正如蒙牛乳业的公司公告中所表示的:“于未来,中国乳业势将成为世界的热点。中国所拥有的13亿庞大人口,快速增长的经济,以及不断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造就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丰富的天然资源、强大的劳动力与快速的技术发展,让中国同时成为世界重要产奶国家之一。
在各项利好因素的带动下,未来中国乳业仍将呈现快速的增长趋势,实为世界其他国家难以媲美.”在这样的环境下,蒙牛乳业“作为中国乳制品市场的领军者,将抓紧中国乳业不断走强的势头,积极开拓市场,并于未来进一步加强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透过引进国际化的经验与技术,加上交流与自主开发,进一步 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提供琳琅满目、营养丰富的优质高端产品,让更多顾客受惠。”
企业的愿望是美好的,他们对自身的发展也充满信心,但是正如中国奶协顾问蒋建平研究员所指出的:“近年来,中国乳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隐忧。
乳品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应痛定思痛,总结经验教训,对消费者坦诚以待,走出信任危机,踏_上和谐健康发展之路。”三聚氰胺事件对整个乳制品行业包括蒙牛的影响不亚于一场汶川地震,如何在“震后”重建市场信任并通过这次危机从根源上解决本企业管理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是蒙牛乳业面对的一大挑战。
一方面需要整顿产品质量管理流程。行内人士认为制约中国乳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奶源,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乳品龙头企业应抓好奶源,采用合理、先进的饲养管理模式,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采用先进原奶采集系统及标准化检测管理体系,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双管齐下彻底杜绝食品不安全问题。对于乳制品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市场信任的产品,这将是企业的灭顶之灾,不能将企业快速发展建立在低下的品质管理水平上,脚踏实地地控制规模,精耕细怍才是正道。
另一方面,蒙牛乳业在随后的“OMP风波”中的表现也暴露出以蒙牛为代表的国内乳业在产品营销上还存在着浮躁情绪,打着国家监管的“擦边球”,甚至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不断地以子虚乌有的概念来忽悠消费者,在企业管理上根本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是企业过于追求快速扩张而忽略了对产品品质的沉淀。
有报道表示,蒙牛和伊利两大巨头已经占据市场上50%以,上的份额,形成了绝对的垄断,不断地对奶农压质压价,不断地对同行业者挑起恶性竞争,不断地通过媒体虚假宣传,对消费者欺诈误导。这种垄断, 已经达到干扰部门决策、对行业发展形成严重冲击、威胁社会稳定的地步。
从“质量门”、“营销机器”等事件就可以看出市场对蒙牛乳业的不满。从国际经验来看,蒙牛乳业高速发展以期扩大规模、垄断市场的趋向是与整个乳品行业的产业特性和发展思路相违背的,因为虽然多数产业是越来越集中,但世界乳业受到奶源高度分散等因素的制约,发展至今依然都是高度分散的。蒙牛乳业和伊利乳业的垄断是对行业规律的一种破坏, 必然会带来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虽然我国乳制品行业的销售已经有很大回升,蒙牛乳业的产品收入也有所提高,但行业格局并未产生较大变动,国内品牌仍然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不知道是因为国人善忘还是度量太大,“质量门”风波演变到现在对蒙牛乳业2008年的业绩影响确实很大,年报显示2008年度企业亏损9.486亿元人民币,主要原因是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令销量下跌,并需要撤销部分存货,以及后续宣传加大令成本上升。
但是2009年蒙牛乳业的销售已经没有剧烈下滑,且牛根生在2009年7月5日以17.6元的价格将其实际控制的近10%的蒙牛股份配售给中粮和厚朴基金成立的一家目标公司,中粮通过合资目标公司,实际上控制了蒙牛乳业20.03%的股份,成为蒙牛第一:大实际控制人,蒙牛乳业的实际控股权从此交在了国有资本手上。中粮的入主使得大家对这场“国进民退”的资本游戏中蒙牛乳业的未来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