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那么复杂,我这文凭能胜任吗?”这是笔者经常被问到的问题。
“我不懂资本运作,也快退休了,或许企业与资本的接触根本就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完成的使命,而是下一代人的使命。”一些土生土长的企业家也经常这样说。于是他们把企业上市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自己对资本市场采取逃避的态度。殊不知,他的下一代是否愿意接他,能否胜任并不确定。如果接班不成功,这就意味着这家企业无法上市。
苏宁电器刚上市时,张近东坦言:“对资本市场的运作及结果,我不太懂。”朱新礼说,自己对于资本运作还是名小学生。这两位企业家绝不是在谦虚,而是实实在在的话。做企业有做企业的规律,资本运作有资本运作的规则。在上市之前,张近东和朱新礼都没怎么接触资本市场,并不精通。资本运作说难,难于上青天;说易,也易于反掌。资本运作是一门融财经学、创新学、战略学等学科为- -体的学问,必须多学习、多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在新东方登陆纽交所的上市准备期间,俞敏洪硬生生地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上市专家;上市之后, 投资者关系以及并购方面的书籍则于第一时间摆上了俞敏洪的案头。
企业家群体是思维最为活跃,感觉最为敏锐,最能接受新事物的一个群体。只要在接触初期能跨过专门术语、基本原理、基础操作这三道门槛,凭企业家们的悟性和智慧,一定能洞悉资本市场的堂奥,成为资本市场的高手。中国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批这样的企业家。
当然,老板的学历或许不高,但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个普遍现象是,高管层整体的学历层次并不低,并且学历越高的人年龄越小。换言之,学历不高的老板在雇佣和领导着一批高学历的人。当然,外行之所以能领导内行,是因为“外行”懂得一些关键点, 懂得权力制衡,懂得风险控制。
即使已成高手,仍需不断学习。
企业家要想和资本“ 亲密接触”,必须补上资本这门课。首先,不要有畏惧心理,要敢于接触,敢于学习;其次,要不断地读书、听课、听讲座、看电视,了解和思考资本的现象和深层次的问题。市面上资本方面的书良莠不齐,刚开始时你可能对这些书的质量高下很难分辨,花了不少冤枉钱,买了一堆无用书。随着阅读量和知识积累的增加,你会分辨出书的好坏,这说明你的资本知识积累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最后,更为关键的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地实践,边干边学,和资本圈的人(券商、PE、 律师等)交朋友,从他们身上学习实战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