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经济学术语>货币错配> 当前商业银行货币错配的主要表现:

当前商业银行货币错配的主要表现:

2018-09-15 22:15:34  来源:货币错配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19分钟的时间

当前商业银行货币错配的主要表现:

时间:2018-09-15 22:15:34  来源:货币错配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当前商业银行货币错配的主要表现: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货币错配趋势有所加剧。商业银行作为资金配置的载体,自身资金的摆布以及对客户资产负债配置的导向功能,使得其在货币错配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退,欧洲债务危机仍在蔓延,发达国家相继推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得人民币面临较大升值压力,而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幅度的加大又进一步凸显了货币错配风险。考虑到银行部门对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的巨大作用,分析研究商业银行货币错配问题,对于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开放、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商业银行货币错配的主要表现:

在我国货币错配的各类权益主体中,商业银行由于资产负债规模和外币敞口比较庞大而居于重要地位。从存量的角度看,其货币错配表现为资产负债表净值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净值的变动集中体现为外汇敞口的变动。从流量的角度看,其货币错配则表现为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

(一)银行外汇敞口净头寸呈上升趋势。外汇敞口是由于银行外汇资产组合与外汇负债组合之间的不匹配以及表内外业务中的货币错配形成的。由于外币兑本币的汇率并非是既定的,这样外汇汇率的变动就会通过作用于银行持有的外汇敞口,进而给其未来的收益带来不确定性,也就是说银行的外币净资产或净负债会随着汇率的上下波动而增加或减少。近年来,商业银行持有的美元及其他币种的净头寸呈快速上升势头,在人民币对美元波幅加大的情况下,外币敞口汇率风险也在加大。对六家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的货币错配风险分析可以看出,2007年以来,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的外汇风险敞口明显降低,其它4家商业银行年末持有的外汇敞口净头寸呈上升趋势。截至2012年年末,6家商业银行的外汇敞口净头寸为3710.71亿元,其中中国银行持有的外汇风险敞口高达1048亿元。从存量上看,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均持有较高的外汇敞口,表现为债权性的货币错配,与我国总体债权性货币错配相一致。外汇敞口净头寸越高,说明汇率波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越大。在人民币升值趋势下,银行外汇净敞口必然面临外汇资产贬值的风险。在银行不做任何防范措施的情况下,外币净头寸乘以汇率波动幅度即为银行的损失或收益。以交通银行2012年持有外汇净敞口为例,在不考虑采取风险对冲措施的前提下,当人民币对所有外币的即期与远期汇率同时升值5%时,对其净利润影响将为-21.77亿元人民币。

(二)银行汇兑损失有所好转。商业银行货币错配比较直观的一个衡量指标是汇兑损益的变动情况。汇兑损益是货币错配引起的一个结果,通过各银行汇兑损益的变动情况可以反向衡量其货币错配的大小和方向。到2012年年末,除中国银行之外,5家银行均表现为汇兑收益,6家商业银行总体汇兑收益为61.13亿人民币。可见,多数商业银行在降低汇兑损失方面有所好转,这主要得益于商业银行利用多种金融衍生工具降低和对冲汇率风险,但中国银行的汇兑损失持续存在且整体上呈现扩大趋势。

(三)银行外币现金流对汇率的敏感性较高。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另一个反映汇率变动影响的项目是汇率变动对现金流的影响,它反映了外币现金流量以及境外子公司的现金流量折算为人民币时,所采用的现金流量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的人民币金额,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中外币净增加额按期末汇率折算的人民币金额之间的差额。

商业银行的货币错配是由于一个银行在经营活动中部分业务使用不同 的货币计价,造成资产和负债的币值结构不同,导致其净值或净收入对汇率波动的敏感性。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总体情况来看,普遍存在货币错配现象,表现为巨 额外币资产头寸所面临的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  本文基于货币错配的视角,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着重分析了我国商 业银行的直接货币错配的特征、间接货币错配的影响因素以及货币错配风险的传递机制,并通过实证检验,验证了汇率波动会通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错配 敞口使银行产生净值损失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活跃,我国居民和企业部门的资产选择行为和投资偏好发生了较为显著的改变,并进一步引起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期限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短期化,资金运用长期化趋势明显,存贷款期限错配问题日益突出。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的逐步提高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币种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货币错配的现象逐渐显现。  

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储蓄存款向同业存款分流的现象导致资金来源的整体稳定性有所下降。2007年4、5两月连续出现了储蓄存款净下降,为2000年以来所仅见。上半年储蓄存款增加7972亿元,同比少增5981亿元。与此同时,同业存款大幅增长,上半年增加1.15万亿元,同比多增8490亿元,尤其是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成倍增长。资金运用方面,贷款呈长期化趋势。上半年中长期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4.8%,同比上升7.9个百分点。  

从币种结构看,基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商业银行倾向于积累外汇空头。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国家注资、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和境外上市等方式补充了外汇资本金,之后又出于汇率风险考虑通常倾向于将外汇资本金结汇为人民币。2007年6月末,金融机构外汇资产为4989.3亿美元,但外汇实收资本仅为127.6亿美元,外汇实收资本与外汇资产之比仅为2.56%。

商业银行作为外汇市场主体,宏观经济政策如出口导向型战略、人民币汇率改革等不可避免地对其货币错配产生影响,而银行自身的资金配置行为和客户的财务运作方式也会对其货币错配产生影响。

(一)外汇市场主体的单一性使得银行承担了更多外汇资源配置。基于长期实施的出口导向型政策以及国际分工地位等因素影响,我国国际收支1999-2011年连续12年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几乎所有的外汇流入通过金融机构体系转化为央行的外汇储备,即遵循了这样的流入路径:外汇流入-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增加-结汇交易增加-央行外汇储备增加-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减少。截至2012年12月末,外汇储备余额高达3.3万亿美元。在早期的结售汇制度下,各经济主体对于所需或所得之外汇必须向银行买卖,这就使本应由其他经济主体承担的货币错配风险通过与银行所叙作的结汇或售汇业务转移给了银行部门,也就是说,企业和居民将货币错配的风险转嫁到了商业银行。这样未来因汇率波动造成的资产或负债净值的变化就由银行部门承担。虽然各银行可以利用银行间交易市场将多余的头寸再转移出去,但由于银行是我国外汇市场的主体,因此,就银行业整体而言,货币错配的风险仍然存在。从表面上看,金融机构外汇存款一增一减相抵。外汇存款余额表现平稳,但实际上流量惊人,流入的外汇存款大量转换成人民币存款,改变和影响了银行机构的本外币资产负债配置。

(二)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下的套利套汇行为加剧了商业银行货币错配。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后,我国开始实行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进入持续的升值预期通道。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2年12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23.25%,实际有效汇率升值31.86%。在升值预期刺激下,市场主体“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的财务运作模式盛行,企业利用外汇贷款进行“无风险套利”的现象增多,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尽可能地使用美元等外汇贷款对外支付,外汇贷款规模迅速扩张,企业和居民持有外币资产意愿下降,抑制了外汇存款的增长,致使金融机构的外汇存贷比呈不断升高的趋势,2008年金融机构外汇存贷比为136.05%,到2012年达168.12%。商业银行作为交易对手持有大量外汇贷款资产,面临人民币升值而缩水的风险,不得不通过远期、掉期以及货币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来对冲和降低风险。同时,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资金价格高于国际水平,为国际国内经济主体提供了无风险套利机会,部分异常资金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内,进一步加剧了商业银行的货币错配。

(三)商业银行自身存在货币错配的利益驱动。商业银行出于资产负债管理和筹资需要,包括代客外汇交易、发放外币贷款、发行外币债券及叙做衍生业务、给境外股东分红等都需要持有一定数量的外币资产。通过主动进行外币资产和负债调整,商业银行能够获取本外币的利差和汇差。在人民币升值后,商业银行的外币资产按人民币口径计算总额减少,部分银行逐步减持外币资产或控制外币资产的增长幅度,并加大对本币资产的持有比例,从而导致资产负债结构发生改变。

 商业银行存在货币错配时,来自汇率和其他经济主体的不利冲击均会加大其自身的不稳定性,而商业银行货币错配也会对金融市场调控的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

(一)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定性。货币错配对商业银行的稳定性具有明显冲击。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是银行存款,而银行贷款则构成其主要的资产,存在存款流动性带来的不确定和资产流动性缺乏的固有脆弱性,而且商业银行以货币资金为经营对象,具有较高的杠杆比例,资产负债结构短期内调整成本高,在面临不利汇率冲击时资产负债表的货币错配会进一步强化商业银行的金融脆弱性,放大汇率变动带来的冲击。

对于债务型货币错配来说,当本币升值时,金融机构外债负担减轻,而一旦本币大幅贬值,外债负担将显著加大,导致金融机构净资产下降。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阿根廷金融危机都是缘于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开放后盲目借入大量外债,当本币大幅贬值时,金融机构资不抵债而引发的。对债权型货币错配来说,当本币升值时,持有的外币资产将面临贬值的风险,进而降低其利润。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明显的债权型货币错配,外汇净敞口较高,人民币的升值不可避免地对金融机构利润产生负面影响,以工商银行2012年末持有外汇头寸为例,当美元对人民币贬值1%时,其净利润将下降1.72亿元人民币。从绝对数量来看,汇率的小幅波动(如波动1个百分点)对利润表不存在重大影响,但在持有外汇头寸增加和汇率发生较大波动时,汇率变化对利润的影响可能显著加大。同时,在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扩大后,市场主体利用本币与外币之间的利差汇差,在不同的货币上转换套利也加大了金融机构资产负债净值波动。

(二)增加商业银行受到其他经济体间接冲击的可能性。商业银行的货币错配风险,不仅容易受到自身金融脆弱性的影响而放大,而且容易受到与该银行有着债权、债务关系的其它经济体的影响。例如,银行给国内企业发放外汇贷款,利用贸易融资为企业境外融资,同时,企业也大量利用贸易信贷来延迟资金支付。据统计,截至2012年6月末,在5882.22亿美元的短期外债中,企业间贸易信贷占49.32%,企业持有的企业之间的外币负债规模接近2882.18亿美元。当本币贬值时,以外币计价的债务合约会加重企业的债务负担,企业将难以归还银行贷款,当这类情况对银行的流动性造成较大冲击时,就可能对一国经济金融稳定造成较大影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由于印度尼西亚的货币贬值了75%,以外汇计价债务价值增长了3倍,在这种冲击下,持有外币贷款的许多企业因为债务剧增而破产,继而对银行的流动性造成较大冲击。

随着汇率波动幅度扩大和市场主体自由支配外汇资金的灵活性增加,货币错配的风险向微观经济主体转移,但是由于缺乏避险金融工具,微观经济主体“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 的运作模式导致其自身的货币错配程度加深,货币错配在微观层面上对市场主体的影响,必然会叠加和传导到宏观层面,形成系统性的货币错配风险并对商业银行造成冲击。

(三)弱化金融市场调控的有效性。在债权型货币错配情况下,为了维持汇率相对稳定,中央银行成为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最大买家,在没有采取相应的对冲措施或者对冲不充分的情况下,外汇占款的增加必然引起基础货币和M2增长过快,并最终带来通货膨胀压力。央行对此采取了对冲操作,由于我国货币市场规模有限,不可能对巨额的基础货币投放量完全进行对冲,而且对冲需要支付成本,并且会导致利率上升,从而使对冲操作不具有可持续性。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国外需求减少时,一国货币政策的正常反应是降低利率,刺激国内需求,并让本币适度贬值。在存在货币错配的情况下,本币贬值会产生不利的资产负债效应,导致借款企业净值大幅缩水,从而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企业的破产会对银行等金融机构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货币错配情况下,以利率作为调控工具的货币政策效力可能受到制约。

关键字: 趋势中国银行债券
来源:货币错配 编辑:零点财经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5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