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港股市场与内地的关联度进一步加深。不仅内地企业继续在新股中大唱主角,而且“回归概念股"更是一度成为炙手可热的市场宠儿。据统计,2007年香港市场新股集资总额共2876亿港元,虽不及2006年的3332亿港元,但在港上市的公司达到86家(包括3家转.板公司及2家创业板公司),大大超过2006年。其中,内资股IPO集资额2446亿港元,占集资额的约八成。受A股和H股巨大价差的吸引,不少具备回归概念的股票经受了市场的猛炒。不过,2008年,比价因素对“回归概念股”的拉升作用可能减弱,市场将更多关注回归对公司的实质影响。
2007年,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引发了香港打新热潮,其冻结的资金高达4475. 18亿港元,创造了港股历史新高。此外,还打破了新鑫首日劲升1.2倍的纪录,全日劲升192.59%,股价接近40港元,问鼎2007年港股最赚钱的新股王。
或许有投资者会说,新股阿里巴巴收益让人眼馋,但散户投资者是不是也跟在A股市场一样,基本无缘尝到其大涨的甜蜜滋味呢?当然不是。值得投资者庆幸的是,在香港打新股,小股民的中签率远胜内地。香港交易所比较照顾中小股民,调高中小股民中签率,可以“一人一手”,且散户可通过股票融资扩大认购额度,买到新股的几率大幅提:升。根据香港券商的统计,港股新股平均中签率为10%,A股平均中签率为0.5%。香港新股中签率最高为100%,而A股新股中签率最高仅为2.5%。
在香港,一般新股在公开发售时,包销商会将总发售股份数日分为公开发售部分及配售部分,并安排回拨机制(图3)。回拨机制是指当公开发售部分出现大量超额认购时,包销商将配售部分作出调整,从而增加公开发售部分的比率。所以,香港市场对喜欢申购新股的内地投资者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简单地说,在股票发行前期,如果公告了有指定的比率分配给大户(一般是机构投资者)的,另外50%则供中小投资者(一般是广大公众)申购。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会设有一个回拨机制,就是当公众投资者的申购超额部分高于某一指定倍数,就可将指定分配。
给机构投资者部分的某个百分比转给公众投资者分配,目的是优化持股结构。
1997年5月,证监会和联交所发表联合公告,要求承销商将公开认购部分再平分为A、B两组。A组分配予认购额500万港币或以下的投资者,B组分配予认购额500万港币以上的投资者,两组均以公平基准分配股份。这一措施使小额股份认购者得以获得较高中签率,保障了散户投资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