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固基础理论是与空中楼阁理论相对立的一种理论。稳固基础理论认为每一种投资工具,无论是一只股票,还是一块不动产,有某种内在价值时,就会出现一个买进(或卖出)的机会,因为这一价格波动最终将被纠正。这样,进行投资就成为某物的实际价格与其稳固基础价值进行比较的一种简单而容易的事情。
《资本论》把证券价格的决定因素归纳为预期收益的大小、收益的可靠性和利息率。目前我们很难把稳固基础理论的创立归于某一人,但这一技术的最初发展,特别是它所涉及的一些细微差别都是威廉斯作出的。
在《投资价值理论》一书中,威廉斯提出一个求出股票内在价值的实际公式。威廉斯以股息收入为其方法的基础,力图非常巧妙地使事情不致简单化。他将“贴现”概念放进这一方法,贴现基本上就是从未来到现在的反向考察收入,不是查看明年你将得到多少钱(比如说1.05美元的收益是你按5%的利率将1美元存入储蓄银行),而是考察未来可得的钱并查看它现在值多少(即明年的1美元今天只值约95美分,可按5%的收益率投资,到那时就获得1美元)。
威廉斯认为:一种股票的内在价值等于其未来的全部股息的现在值(或贴现值),于是他向投资者建议对日后获得的钱款价值应进行“贴现”。由于多数人不理解这个术语,于是它就流行了起来,现在“贴现”已在投资者间被广泛使用,特别在杰出的经济学家和投资家费雪的支持下,这一概念受到了进一步的推崇。
稳固基础理论的逻辑是相当不错的,用普通股票可以做出最好的说明。该理论强调指出一种股票的价值应根据一家公司将来能以股息形式所发放的收益的总和。显然,现时股息及其递增率越大,该股票的价值就越高,这是合乎情理的。由此,收益增长率的差异就成为股票估价的一个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即对未来的预期。
证券分析家不仅必须估计长期增长率而且还必须预测某一大幅度增长能保持多久。当股票市场过分热衷于增长能持续到什么程度时,华尔街人士普遍认为:“股票不仅是对将来,而且也是对将来的将来贴现。”问题在于这种稳固基础理论依赖的是对未来增长的程度及持续时间作出的某些不可靠的预测。所以,内在价值的基础就不像所声称的那样可靠了。由于稳固基础理论认为一切投资对象都存在某种内在价值,可以通过分析现状和预测未来进行确定。以稳固基础理论为基础诞生了股市基木分析学派,基本分析学派又可以分为价值型投资和成长型投资两个流派。
前者认为投资者选择股票是为了取得现金股利,股票的内在价值是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威廉姆斯提出的贴现现金流量模型是价值投资理论的典型代表。成长型投资理论认为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和利润的增长意味着股价的上升,购买股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资本利得(价差),而非红利。成长型投资者将行业公司调研预测上市公司未来收益作为股票投资的主要依据。
稳固基础理论并不只限于经济学家运用,后来格雷厄姆和多德在他们合著的《证券分析》中,对该理论进行了全面阐述,引起很大反响。整整一代华尔街分析家变成了这一理论的信徒,而分析家所学到的正确的投资管理只不过是购买那些其价格暂时低于内在价值的证券和出售那些价格高出的证券,仅此而己。
当然,求出内在价值的说明是现成的,并且任何一个胜任的分析家只需用计算器或电脑的几个按键就可将其计算出来。华尔街的专业证券分析师几乎都是稳固基础理论的信徒,他们相信,股票具有内在价值,这是股票价格的稳固基点,股价总是围绕其价值而上下波动,应对影响股票股息收入的全部因素加以分析。稳固基础理论所倡导的是基本分析法,即通过分析宏观经济状况、经济政策、运行周期、行业状况、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管理能力及其发展前景等,对股票的内在价值做出评估。
股市分析分为技术分析与基本分析,谁更有优越性呢?华尔街有人进行了一番调查和统计。他们认为,技术分析是基于空中楼阁理论,股市90%受心理因素影响,10%合乎逻辑;而基本分析基于稳固基础理论,认为股市90%合乎逻辑,10%受心理因素影响。空中楼阁理论认为股票价格围绕投资者的心理预期波动,稳固基础理论认为股票价格围绕其内在价值波动。这两种分析方法被两种理论信徒所采用,进行股市预测,并且排斥对方。
事实上,稳固基础理论与空中楼阁理论很难说到底谁更优越,国外股市常常存在两种理论交替成为市场投资主导思想的情况,这种交替的周期时间比较长。
国内市场中也存在这种情况,当市场投机炒作之风肆意横行时,价值投资理念就会逐渐成长为主流思想,当绩优股的炒作达到热火朝天的地步时,又会逐渐被投机理念抢占主流地位。但是国内市场的周期比较快,例如在1996年和2003年的时候,市场非常崇尚稳固基础理论。但进入2003年下半年后,随着蓝筹股的价值逐渐进入高估阶段,市场内的超跌类投机性强的个股再次得到炒作,空中楼阁理论又逐渐被一些投资者认可。
目前一些成熟股市都非常流行稳固基础理论,中国股市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将由稳固基础理论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什么时候才能发展到这一步还难以预料。因为,仅就现状而言,中国股市缺乏让稳固基础理论长期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基础条件。稳固基础理论提倡的是投资,但中国股市目前仍然难以通过投资获取稳定的收益,上市公司的平均分红率还远远不及银行存款的利率,这不仅不能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更是远低于物价涨幅。
稳固基础理论在中国股市立足还面临一个弱点—未来。中国的上市公司缺乏的恰是未来的长期稳定性,中国股市中的一些上市公司缺乏诚信,采用种种手段通过钻法律的空子,在法律法规的边缘打擦边球的方法谋取一己私利。至于业绩水平也很难保持长久稳定的良好收益,很多公司在走“一年绩优、两年绩平、三年绩差、四年五年ST或*ST”的老路。即使曾经风光无限的长虹等公认的蓝筹股也摆脱不了业绩走向崩溃和股价长期下跌的命运。另外,即使有一部分大型国有股效益显著,被市场称为所谓的“蓝筹股”,但是,效益好的公司又会走另外一种极端,那就是:再融资。有的公司分红的时候像葛郎台,圈钱的时候却狮子大开口,每次都是数十亿、上百亿。
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前,中国股市中有2/3的股份不流通,而且当时这种不流通的股份何时与何种方式上市还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造成高溢价发行的股票在市场中不断下跌,股民亏损累累。这种情况在近年来的股改中得以改变。
中国股市没有做空机制,股市下跌了,所有的股民都要赔钱,没法有效回避风险。中国股市中没有做市商制度,被寄予厚望的基金在股市萧条时期,自顾不暇,难以担负起稳定市场的作用。这些情况使得投资者很难指望通过长期的投资来获取未来的收益,因此,稳固基础理论虽然是股市投资理念的最终发展趋势,但是,在中国股市的市场环境中,稳固基础理论还难以持久性地占据市场投资理念的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