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明的政策市特征及三重性格
一、A股涨跌因素:鲜明的政策市特征
中国股市是政策的晴雨表,这与宏观经济晴雨表的观点是背道而驰的。虽然这种观点仅仅是股市实践及经验的表述而且没有经过证科学论证,但股市历史实践证明,政策曾对股票市场产生过重要作用及深刻影响。如果你想对所谓的政策市有一个刻骨铭心的了解,势必要从2001年5月大熊市的起点开始。
(一)国有股减持政策引发的大熊市
我们把镜头切回2001年2001~2015年诞生了5年的大熊,而5年大熊市的直接导火索就是国有股减持。
镜头一
2001年6月14日《股会保金,国务院发布了减持国有筹集社障资理办》凡的限公司(包括外上的管暂行法,规定有国家股股份有在境市公司)上市首发或增发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国有股减持原则上采取市场定价方式。这条政策犹如一把空中飞刀突然降临,让A股市场各路资金惊恐不已,暴跌成为市场的无奈选择。股市从2001年6月14日的2245.43点开始暴趺至2001年10月20日的1514点,趺幅达到32%,如图1-1所示。
镜头二
2001年10月23日,证监会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当日沪深两市个股全线涨停,尤其是大盘指数以9.86%接近涨停板成为股市奇观。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短暂的大幅反弹过后便又是再次暴跌的开始。上证指数自2001年12月5日的1776.02点下跌至2002年1月29日的1339。20点,趺幅近25%。到了2001年11月14日,证监会曾公开向社会征集国有股减持的具体操作方案,但市场根本不买账,逃离股市是,大资金唯一的选择。2245点开启了5年大熊市,终点站是2005年的998点,跌幅达55.5%。残酷的5年大熊市淘汰了一大批股市高手,A股投资者亏损累累。(有人形容55.5%是市场哭泣的声音“呜呜呜”。)
管理层当时在国有股减持的逻辑顺序:国有股减持→暂停国有股减持→公开征集国有股减持。而市场对此的解读:首先,国有股减持一定是非常不成熟的方案,否则为何要暂停?其次,暂停国有股减持属于暂时停止,不是取消,有“察言观色”之意;公开向社会征集隐含着由主观向客观的过渡。如果管理层采取向社会征集的方式,然后再考虑减持方案,也不至于出现如此强烈的反应,所以国有股减持政策确实如“空中飞刀”,急落直下,A股被砍成“悬崖峭壁”。一头是伤心的著名的5年铁顶2245点,另一头是伤心且著名的悬崖谷底998点(被人形象地比喻为“救救吧”)。老股民对于2001年国有股减持这段历史应该是记忆犹新而又痛定思痛的。新股民可能会说,“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是来学习技巧的,不是来听你唠叨股市历史的”。新股民的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因为历史毕竟是历史,是尘封的记忆,但是反观历史、剖析历史可以清晰地还市场以本来面目,帮助我们摸清市场的“脾性”、认识市场的本质,而这正是我们想要的。深刻了解股市的历史,可以丰富及完善我们的实战体系,加深对于A股市场的整体认识及理解,最为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清A股独特的规律性及中国特色。我们再来看一下2001~2005年的GDP增长率数值:2001年为8.3%、2002年为9.1%、2003年为10.0%、2004年为10,1%、2005年为10.2%。由此可以看出,这5年宏观经济形势非常好,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之中。而与之相对应的A股市场却呈现出重心不断下降的趋势,与宏观经挤呈现明显的背离。仅仅通过这一系列数据即可判断,A股市场根本不能称为宏观经济晴雨表,并且通过数据的印证(见表⒈1),让我们对于A股的本质有了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