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漂亮50”浪潮?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成长投资的最后一波是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浪潮。机构投资者不再迫求激动人心的概念股票,而是恢复“稳妥的原则”,争相购买并长期持有那些能够长期稳健成长的知名公司的股票,通用电气、宝丽来、可口可乐、麦当劳等行业巨头构成的“最有吸引力的50种股票”在这一时期剧烈上涨,最高平均市盈率超过60倍,这一投机热潮在1973年的股市下跌中最终崩溃。美国股票市场在最高点的整体跌幅接近印%,考虑到当时美国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1972-1974年美国股市的下跌幅度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与1929年的“大萧条”接近。
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牛市中,机构投资者迅速发展。1950-1970年,共同基金的数量由98只增加到361只,基金的规模由25亿美元扩展到480亿美元。1960年,参加养老金计划的私人部门的员工达到1870万,占总劳动力的41%, 1962年,应用于个体经营者和自由职业者的(基奥法案)推出。1970年,养老金计划的范围扩展到私人部门劳动力的45%。股票市场的资金来源更加长期化,其社会影响力也日益加大。
1961年,威廉·夏普在《管理科学期刊》发表了著名的“投资组合分析的简化模型”一文,提出单因素的市场模型。1964年,夏普与林特纳等几乎在同时提出了CAP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喧嚣的成长股投资年代,理论金融的投资思想体系比较完整地建立了起来。1968年,托宾Q理论问世,似乎从理论上预测了20世纪60年代疯狂成长股投资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