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经常出现各种利好消息,例如2008年末,央行大幅降息,一次性下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108个基点,市场将其视为重大利好,各方人士对股市充满信心。很多投资者认为将就此产生一轮中级行情。然而,高开低走的近百点长阴线打碎了股民的美好愿望,重大利好再次被部分机构当成出货的良机。为什么如此重大的利好依然未能扭转股市颓势?为什么股市中有的利好行情波澜壮阔,而有的利好行情昙花一现?股民在遇见重大利好时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分析利好的实质作用
事实上,利好消息由于本身性质的不同对股市行情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市场公布重大利好的时候,投资者要重点分析利好的实质作用。以降息为例,虽然降息从理论上会使得银行储蓄资金外流,但是,这些资金未必是流入股市,银行降息和股市上涨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资金本身具有很强的逐利性,在股市缺乏赚钱效应的时候,是很难吸引资金流入的。
从历史情况来分析,中国股市诞生以后,最早的一次降息是在1991年4月21日,央行将存款基准利率下调108个基点。消息公布后,股市仍然一路继续下跌。
在1996年至1999年期间,央行曾经七次降息。1996年5月1日和1996年8月23日的降息公布后股市均出现下跌,但由于1996年的股市处于牛市中,因此,行情很快就恢复上涨。1997年至1998年的股市处于震荡行情中,这期间的四次降息对股市行情没有实质帮助,而且这四次降息消息公布当天,股指都是下跌的。1999年“5·19”行情启动在先,6月10日公布降息在后,当时牛市行情已经运行到一半位置,公布降息当日上证指数收出阴线。
从历次大幅降息对沪深股市的影响可以看出,货币政策对沪深股市的影响是相对间接的,降息基本不会改变市场既有运行轨迹,也很难扭转市场整体运行趋势。
二、分析市场成交量变化
在重大利好出台时,成交量是重要的分析对象,有些投资者误认为成交量放得越大越好,但事实并非如此。观察成交量放大不能在意一两天的短期突然放量,而要观察成交量是否具有持续放大的能力。如果成交量属于温和放大,量能并没有过度消耗,后市大盘仍具有继续上攻潜力。
如果成交量过分放大,则说明投资大众一致看好后市而纷纷买入时,反而容易使大盘快速见顶。衡量成交量是否过分放大,没有统一的依据。当成交量过大时,投资者要注意大盘见顶风险。但是,随着股市将来的不断扩容,具体的参考标准也要作相应的调整。
三、分析行情走势变化
当利好消息出台时,投资者比较希望股市出现井喷行情,而不喜欢一波三折的强势上升行情,对于强势行情中出现的每一次调整都非常担心。其实出现调整恰恰有利于行情的走好。相反,那种一帆风顺式的直线上涨反而不利于行情的持续走高。因为只有在反复震荡洗盘的走高行情中,主力才能得以充分建仓,才更有利于行情向纵深发展。不仅大盘,个股也是如此,投资者对于直线上升、涨幅过大的个股可以适当高抛低吸或获利了结。
利好消息出来后。股市出现震荡将是不可避免的。而这段时间恰恰是投资者调整持股结构、优化投资组合的最有利时机。有些投资者因为利好没有具体明朗化,所以,对后市行情发展仍不抱乐观态度,实际上根据强势行情的市场环境特征而言,消息面越是延迟明朗化,越有利于行情的持续发展。
四、把握好选股方向
在具体的操作选股方面,当没有实质作用的利好消息在开盘前广为公布时,投资者应以先在开盘时挂高价抛售为主。而当政府出台实质性利好政策时,仓位较轻、甚至是空仓的投资者要及时买入,在具体选择品种方面,不要过分在意个股的绝对涨幅,而要重视个股的中长线投资潜力。对于一些价值发掘较充分,已经从价值投资领域进入价值投机领域的蓝筹股不要盲目追涨,以免被高位套牢。投资者可以仔细分析年报,对于确实具有高成长性,并有进一步涨升空间的个股,即使其涨幅较大,也可以买入,中线持有。
半仓持股的投资者应该适应市场的发展,逐渐增加仓位。满仓或重仓持股的投资者要乘大盘短线震荡的机会,调整持股方向。如果手中持有的个股不符合当前市场行情发展的主流热点,在股市处于上升阶段时,往往是“只赚指数不赚钱”。这类投资者应该把握短线震荡的机会,调整持股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调整持股方向,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迫逐市场中一些炙手可热的价值高估蓝筹股,关键是要选择符合当时市场潮流的主流热点类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