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介绍,分别是财务报表的目标、会计惯例、基本概念以及会计合并的基础内容。
1 财务报表的目标
根据通行的规定,财务报表的目标是“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与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箱有关的会计信息,帮助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通俗的说,就是尽可能地反映企业的真是财务、经营与管理实际,以为使用者决策做依据。
财务报表的使用者非常广泛,即包括内部,也包括外部,这部分内容,之前也介绍过,这里再重复一下。内部主要是管理者,其次才是职工;外部主要是利益相关者,范围比较广,有债权人,股东,政府、客户等等。
2 会计惯例
财务报表在编制过程中,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而这套规则就是建立在广泛认可的会计准则基础之上的,否则各个机构以及各个国家以及地区之间的报表无法检视,作用自然会小很多。在会计准则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A 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指交易或事项是在发生时予以确认,而不是在支付时予以确认。如今年销售了一批货物,但是客户到明年才予以结清欠款,那么这笔收入应该被计入今年的收入,而不是明年。
B 持续经营
财务报表编制的假设是公司未来是持续经营的,虽然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一般要高于清算价值,但是在公司没有表明要进行清算的情况下,依然应该以此作为前提条件。
C 谨慎些原则
在面对不确定性事项的时候,应遵循谨慎些原则,既不高估,也不低估负债和费用。当然这一点在实际中很难把握,公司在编制报表的时候为了某种目的会有意的低估或者高估。
D 可比性
可比性第一表现在不同时期报表的可比性,如折旧方法,这种方法的变更会导致实际数据的差异。但是严格禁止更改变更也是难以做到的,不过,会计准则要求,类似的变更要在财务报表中标注出来。
E 实质重于形式
此原则要求交易的会计处理与列报应该依据其实质和经济实际,而不是依据交易的法律形式,经济观优先于法律观。如融资租赁中,到期购买资产的权利使得公司资产的核算就产生了分歧,在未购买资产之前,从法律上来看,不属于公司财产,但是从经济角度来看,租赁的资产属于公司资产。
3 基本概念
A 资产
资产是指由于过去经济事项而产生的由主体所控制的、预期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主体的资源。
这里强调的是控制,而不是拥有,如租赁资产。未来经济利益是指能够给公司带来持续的现金流,如生产产品、资产交换、清偿负债等。
B 负债
负债是指由于主体过去事项而产生的现实义务,该义务的履行预期会产生经济资源流出主体。这种负债有时候是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有时候没有,但是这些负债的义务都是现时的义务,未来的负债不计入负债。
C 股东权益
股东权益是指主体的总值产扣除负债后的剩余权益:股东权益=资产-负债。一般来源于股东的原始投入以及资本盈余。
D 收入
收入是指特定的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增加,不包括股东权益持有人投入而导致的股东权益增加。
E 费用
费用是指特定会计期间内 经济利益的减少,但是不包括股东权益持有人的分配而导致的股东权益的减少。
4 会计确认的标准
会计师在面对编制问题的时候,主要问题是::应何时将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确认到财务报表中。根据会计准则,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予以确认:
A 与该项目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主体;
B 该项目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度量。
小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会计编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下面将会介绍现金流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