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五年,在美股市值增长最快、也是纳斯达克市值排名前十的,都是科技股占据很大比例,说明什么,互联网的普及和新经济的活跃带起来了一大批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成为大市值公司,而大市值,都是从小公司开始起来的,他们在纳斯达克刚上市的时候,市值也不大,去看看京东2014年上市的市值,再对比现在的市值,你就一样了,p2p领域的黄埔宜信也是一样,上市的时候10美元,现在40多美元,仅仅三年时间。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过去A股 创业板的上市审批政策门槛是严重错误的,是不科学的,至少不适合科技类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因为他们在早期需要扩大市场的时候,往往利润业绩并不理想不好看 ,但是收入和用户增长很快,正是最缺钱的时候, 但是创业板一个IPO的3000万利润门槛,就把他们都拒之门外了,可以说,BAT远走美利坚,我中国股民的巨大损失,设想一下:他们如果十年前在A股上市,国内会多出多少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富豪?持有腾讯的投资者赚的财富惊人。普通股民当然有参与的机会,上市就是为了让公众有参与企业成长的机会,有享受资产增值的机会,
前提是:你搞明白了你买的是什么,你出了一个合理的买入价格,愿意跟企业一起成长。一起做大。是不是过了高速成长期?在腾讯的发展历史上,这个疑问一直存在。微信推出之前,腾讯已经看出了增长乏力,但是微信出来之后,迅速普及成为国民应用,整个腾讯的生态也为之一变。所以,企业是不断发展的,也是不断革新变化的,阿里巴巴也是一样,规模大 本身不是理由,不是阻碍发展的理由,甚至不是 高成长的障碍。 生态型企业,跟普通的企业,成长路径完全不同。
阿里巴巴要做互联网世界的水气电基础设施,永不过时,需求一直都在,只不过需要企业不断推出 适应用户需求的产品,大了还可以更大,你去看看亚马逊的市值,多大。
如果只是想普通人那样,泛泛地去思考,认为企业规模大了之后,就不可能再高速增长了,其实是比较典型的思维惰性,其实小企业的风险更大。关键还是靠背后的商业模式和企业的核心优势,能不能维持或者得到加强。我认为互联网企业不怕大,就怕故步自封,不能突破自己。腾讯当初如果以为自己有了QQ,就不去搞微信了,说不定已经失败了,马云如果当初有了淘宝就否定B2C,而不去搞天猫了,说不定现在也活的很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走好了一步,企业就壮大了,更大了,更赚钱了,走错了一步,就悲催了,比如原来的开心网,倒掉了,或者没落了,比如人人网。原来的校内网。都是失败的例子。互联网公司,巨头只有那么几个,周围都是一片倒下的小伙伴,
跟踪企业,研究企业,思考企业,说不定过不了一年 头条就干死了微博了呢。流量在谁手里,谁就能活,丧失流量就是丧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