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建议是彼得•林奇和罗•普莱斯(T. Row Price)等超级成长股大师在成长股选择及跟踪方面给出的忠告:
(1)最有吸引力的成长股应具有低负债率特征。低负债与优异的收益能力相结合,为快速成长型企业规避某些不可避免的厄运,提供了一种强大的缓冲器。
(2)成功的快速成长型公司必须铬守原则。它们深知,快速增长本身就意味着风险,因为它会导致弄巧成拙,让以前的成功成为未来的桎梏。成功的快速成长者从不做不自量力的事情。他们更倾向于以可控方式实现自我发展。正像彼得•林奇所说的那样,格守原则的增长对零售业及餐饮连锁企业至关重要,很多企业因为选错了地点、为经营场所支付过高价格或是在人员选聘和培训上关注不够等,导致在追求增长的过程中误入歧途。星巴克的经历为快速成长型企业如何管理其增长提供了一个绝佳示例。最初在超市推出“卡布奇诺”咖啡时,马上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为避免引起顾客不满,公司决定将该产品撤出超市,并取消相关的营销活动,直至产量增加可满足需求为止(Schultz, 1997)。
(3)为避开即将进入成熟期的公司,投资者应寻找尚有巨大增长空间的公司。理想的投资对象应是具有相对较小,但稳定增长的市场份额,或是拥有前景宽广、意义重大的新市场。如果一家公司宣布的计划新颖但不切合实际,这很有可能就是一个警报,说明公司管理层为维持增长率已不择手段。比如说,一个公司每天都在高谈阔论如何打入新兴市场(或许是因为本土市场上的机会已近干涸)。
(4)好的成长股能够履行承诺。最优秀的公司甚至会不断超越分析师的预期。切记,要当心那些本身业绩低下但却习惯归罪于外部因素的成长型公司。某些信号会提醒投资者,及时清仓的时候到了。
(5)最好将投资限定于内部人持股比例较大的快速成长型公司。高层管理者的投资有助于实现管理层与股东利益的一致。此外,它也是体现管理层个人忠实度和奉献精神的一个重要信号。
(6)应寻找高管层稳定的快速成长型公司。没有充分理由的管理层更替,往往是公司内部问题正在发酵的一个信号。
(7)彼得•林奇一直对那些被专业机构跟踪的成长股情有独钟。他的理想目标是那些很少被分析师关注且机构持有量大的成长股。因为这些未被发掘的成长股一旦进入专业机构的视野,就有可能一发不可收拾。
必须灵活应对估值问题。有希望的成长股自然应拥有远超过深度价值股的估值倍数。因此,明智的成长型投资者都知道,要获得这样的机会,他们首先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譬如,高速增长阶段的思科和微软,在传统意义的市盈率上从未便宜过。另一方面,聪明的成长型投资者始终保持理性和现实。作为一种经验,他们始终避开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超过1的股票。此外,他们始终对年增长率超过25%的成长股持怀疑态度,因为在他们看来,如此高的增长率不仅罕见,而且极难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