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资产价格的根本驱动力是什么?这可能是投资管理领域最基本却最有争议的问题。但是,有些法则却是可靠的,因为它们仅仅依靠经济常识。下面提出5条这样的法则,尽管这些普遍正确的法则需要在特定环境下谨慎解读。第1条法则是无可争议的,而后面的4条则是逻辑推理。
1.一个国家不可能靠多印钞票来致富。
这条法则说明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投资银行的客户有时可能会认为他们的午餐是免费的,但其实他们只是在自己骗自己。)一个关键的推论是:从长远来看,不论货币供应量增加得多快,人们都不可能因此而变得富裕。过度的货币扩张将被物价上涨抵消。
概括来说,以数十年为研究跨度,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相关,尽管这两者并不等同。
2.高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的高增长有关。
这是第1条法则的延伸。由于债券必须提供实质性回报以吸引投资者,因此,货币供应量的高增长也与债券的高收益率有关。投资的要点是:“如果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很高且不断上升,请抛售债券;反之,如果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很低且不断下降,请买进债券。”
英国金融市场在1972年和1973年的表现为此提供了很好的解释。当时货币供应量的年增长率高达25%左右,之后,在1974年,金边债券(git-edgedbond)以及其他资产种类,如股票和商业地产,便经历了一次可怕的熊市。
3.当银行资本金充足.并且通过增加新贷款很容易就能扩张资产规模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就可能很高。
这是因为货币供应量与大多由银行吸储的负债构成。另外,一个资本充足、赢利能力高(资本不足、赢利能力低)的银行体系,对债券收益率是不利的(有利的),因为银行体系会试图快速扩张(收缩),从而使得银行贷款和货币数量增加(减少)。
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证实了这-观点。由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泡沫在90年代初时破裂,银行遭受了严重的贷款损失。其结果是一个残破的银行体系、为期10年的银行贷款停滯不前和货币供应量低增长、通胀下降最终转化为通货紧缩。债券收益率猛跌至现代以来的最低水平,10年期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在数年内始终徘徊在略高于1%的水平。
4.尽管高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在长期内会导致通胀加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在短期内却不会使通货膨胀加大。
两个常见原因是:新增货币供应量注入前经济中存在着巨大的闲置产能;大量资金涌入国内导致本币升值。
在这些情况下,高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可能会在数个季度内与低通货膨胀相伴,从而促使投资者相信经济出现了某种“奇迹"。1993年亚洲股市泡沫以及1999年和2000年初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泡沫就可以这样解释。
面对这样的泡沫,理性投资者会感到举步维艰。一方面,他知道泡沫终有破裂的一天(再重复一遍,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另一方面,错过了资产大泡沫的投资顾问,尽管努力在向客户证明他在长期内是正确的,但却可能会在短期内失去所有的客户。货币经济中的短期和长期就像潘趣和朱迪(PunchandJudy)。永不停歇地在争论。
5.在任何给定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下,大规模预算赤字对资产价格造成的危害通常高于小规模预算赤字的危害。
这是因为大规模预算赤字的非货币融资要求高短期利率。高利率对中期和长期的债券收益率没有好处,对其他资产种类也没有好处。股市大涨的理想条件是不断下降的预算赤字、低通货膨胀、温和上升的货币供应量增长以及一个资本充足、盈利能力高的银行体系。这正是1995~1999年5年间美国的真实写照,其间,美国股市经历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牛市。这类牛市最大的威胁是通胀上升,2000年和2001年美国即出现了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