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建是中国交建股票最近没有重组,也没有传出重组的消息,只能等等看。
中国最大的设计公司,拥有13家大型设计院、7个国家级技术中心、14个省级技术中心、6个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铁路建设的主力军,先后参与了武合铁路、太中银铁路、哈大客专、京沪高铁、沪宁城际、石武客专、兰渝铁路、湘桂铁路、宁安铁路等多个国家重点铁路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创造诸多世界“之最”工程,苏通长江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洋山深水港,以及正在实施的港珠澳大桥等工程,不仅代表了中国最高水平,也反映了世界最高水平。
图1分拆
严格来说,股价的涨跌对公司的本质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因为上市公司不是通过倒买股票来赚取利润的,券商和保险公司等除外,公司股价涨了或跌了,公司的经营业绩也不会因此而变好或变坏,公司的净资产也不会因此而增多或减少,短期的股价涨跌是市场行为,跟公司无关;反过来,公司本身的经营好坏却是可以影响股价涨跌的,从长期来看,股价的涨跌最终是由公司的内在价值决定的,如果公司的经营业绩持续向好,公司的内在价值就会持续增长,那股价就会涨上去,反之则最终会跌下去,直到破产清算,价值归零,从而让投资者血本无归。
仔细为你分析了下这支股票,中国交建从上市以来一直都没什么表现,现在出现了单边下跌的走势,你亏损幅度已经接近30%了;该股票的基本面就不多说了,现如今要想坐等股价大幅拉升解套在这样的大盘背景下是不现实的;所以你要考虑的就是采用什么样方法去解套的问题!
很多人说不停的做高抛低吸是解套的最好办法,但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时间、超强的盘感和良好的技术,做得不好还会抬高成本;个人通过分析你的买入点觉得这种方法并不适合你!
个人推荐你的方法是补仓解套,当然补仓也不是随便就可以补的,你要选择在本轮下跌企稳之后补仓,也就是说补仓之后股价就能跟随指数上涨;同时你还要精确计算你的补仓量,补仓太少达不到摊低成本的效果,所以你要加大补仓量;我给你简单计算了一下,假若你在6.6元买进的是1000股,股价跌到4.50元的时候大盘企稳回升,这时你开始补仓;
一:4.50元补仓1000股→持仓成本=5.55元;此时股价上涨23%解套
二:4.50元补仓2000股→持仓成本=5.20元;此时股价上涨16%解套
三:4.50元补仓3000股→持仓成本=5.02元;此时股价上涨12%解套
四:4.50元补仓4000股→持仓成本=4.92元;此时股价上涨9.3%解套
总之你补仓量越大解套的可能性就越大,本轮大盘企稳反弹有望在7月实现,所以你采用我给你介绍的方法最快在8月可解套!一定要注意选择在大盘企稳反弹的时候补仓,不要匆忙随意补仓,不然不但达不到解套的目的,反而会加大亏损越陷越深!
最后!被套的日子是最折磨人的,但黎明前的黑暗总是那么恐怖,多份坚持,多份等待,相信自己!
净资产=总资产-总负债,,是上市公司每季度申报,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每半年审计。本身有一定的延后性。在企业经济发展不佳的情况下,企业的资产价格会存在大量的泡沫。
查中国交建,低于净资产的是在2014.11月以前,当时预期世界经济萧条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也会下滑,上证综指在2400点以下的地位,整个股市都在低迷中。中国交建难以独善其身,预期下滑股价就会跌,永不言底。需要根据大市考虑投资。
但中国交建股价比净资低好多具有发力上攻的潜能,作为市盈率较低中字头的股票,政府也会扶持,只需等待时机。
解套的策略分为主动性解套策略和被动性解套策略。主动性解套策略:1、斩仓:当发现自己的买入是一种很严重的错误,特别是买在前期暴涨过牛股顶峰时,这时一定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及时斩仓割肉,才能丢车保帅。只要能保证资金不受大的损失,股市中永远有无数的机会可以再赚回来。2、换股:手中的股被套牢后处于弱势状态,仍有下跌空间时,如果准确地判断另一只股的后市上涨空间大,走势必将强于自己手中的品种,可以果断换股,以新买品种的盈利抵消前者的损失。3、做空:或许有人认为中国股市没有做空机制,不能做空,这是错的,被套的股就可以做空。当发现已经被深套而无法斩仓,又确认后市大盘或个股仍有进一步深跌的空间时,可以采用做空方式,先把套牢股卖出,等到更低的位置再买回,达到有效降低成本的目的。4、盘中T+0按照现有制度是不能做T+0的,但被套的股却有这个先决条件,要充分加以运用。平时对该股的方方面面多加了解,稍有风吹草动,就进去捞一把,当前佣金下调,成本仅几分钱,进出很方便。被动性解套策略:1、摊平:当买入的价位不高,或对将来的大盘坚定看好时,可以选用摊平的技巧。普通投资者的资金通常只能经得起一、二次摊平,因此,最重要的是摊平的时机一定要选择好。2、坐等:当已经满仓被深度套牢,既不能割,也无力补仓时,就只有采用这种消极等待的方法。
对此话题谈谈个人理解,首先说说几个概念,然后再谈谈这几个概念背后的商业动机。基本概念的个人理解:
1.上市本身:作为任何一项金融交易都要关注买方和卖方的潜在利益,以及金融监管者的政策。先从卖方说,适合IPO的公司需要有以下几个反省(先不说投行对你在上市前的考量):
a.是否有健康长远的盈利模式保证公司发展的基本现金流,简单了说就是,您上市借股民的钱花之前是否让有关审批机构有足够信心允许您这么干,要是您借了二级市场的资本力量后没有信心在几年之内让您的资产负债杠杆恢复到让自己踏实的比例,您最好先别着急准备IPO,麻烦会不断的找上门,首先是证监会,弄得不好还会有审计部门,当然弄到最严重的地步就是您自个儿的商誉使您很难在商圈里混。当然部排除部分投行给上市公司做IPO时也有一定其他商业动机,比如麦肯锡给吉利的IPO股价高估导致一系列市场争议,此话题有机会以后另论。那么融来钱以后,怎么花,总得有点讲究吧,您别说,这世上不是所有人都会花大钱的。为了让您有所感受,随便问自个一个问题,突然有人将1个亿打进您的账户并告诉您,哥们,您能帮我将这些钱投资在一些能赚钱的项目上嘛,我想隐含的前提一定不是让您拿这钱来吃喝玩乐消遣的,我估计绝大部分人得两天两夜睡不着觉得琢磨,一是兴奋,二是实在没招,1个亿啊,这咋花才合适呢?呵呵,玩笑话,这么说的话点在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融来的钱去发展事业,实业企业是否有合理的计划让所融来的股民的钱投放到合理的赢利模式中并生来新的利益,这要考量企业的战略,企业的各项资源(政府、技术力量、市场能力)等等一系列综合因素,有节奏有预期的把钱落到实处,当然我说的都是正儿八经好好干事的企业的路子。
b.从买方理解,这个重要的角色就是投行,大家对投行的议论纷纷,并且投行从事的业务也纷纷扰扰,令人眼花缭乱,他们始终是金融市场中很活跃的一份子,他们既给现代金融市场带来很多创新,让实业商人们充分享受到一定程度资本的愉悦,也为现代金融带来无比深刻的伤害,例如08年的次贷危机中高盛、摩根等投行无情的风险转移及商誉缺失,用曾经活跃金融市场的衍生手段有一次无情伤害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秩序和信誉。当然一场金融风暴的来临一定不能将所有责任都推卸到投行,这个可以在以后的话题中和朋友们探讨学习对08危机更深层次的原因。但我们可以看到投行在现代金融创新和危机中所扮演的活跃角色,值得反思。
说到正题,投行决定是否服务您上市,有这么几个方面吧,一定记着,投行一定不是省油的灯,他绝对不做亏本的买卖,不是有句话嘛,在美国一流的人在华尔街,二流的人在华盛顿,虽然是玩笑,但我们看到对从事投行人员全面素质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大家有机会可以看看《半路出身的投资银行家》描述投行工作者的心路历程。既然不做亏本的买卖,那他要找到赢利点,有时候买卖的赢利点不一定是在这一把交易上,我们更应该关注他们长远的布局,比如麦肯锡给吉利抬高IPO股价,难道他们的金融分析师不合格,告诉你,这一定是废话,换个角度理解,您上市的估值一定不是靠纯粹的金融算法估计出来的,要是的话,您一定把这事当玩笑,理由很简单,真金白银的背后一定是很恶很饿的残酷人性,总之千万别只是单纯得看重经典金融学中靠市盈率、利率、投资收益率等参数“推算”出的结果。那动机究竟是什么,我想一定不排除双方在长远利益上的合作,当然还有很多动机,我深信有很多优秀的金融工作者在此方面有更深邃的见地,有机会共同讨论。
2.整体上市和拆分上市:形式的理解可以比喻为卖整块饼还是单个饼。是分还是合着一起上,取决于企业领袖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宏观判断,有这么几个依据,分别说说,一是企业现有各块业务的关联度,这个不难理解,假如三块饼都是一种烹饪,这在下次做的时候至少我们和面、发酵、蒸笼上屉一勺烩的可行性增大。二种考虑稍微麻烦,但更接近现实,就是企业在上市之前已经相对多元化了,而多元化的目的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企业根据自身不同领域的资源优势为了赢利或者占领市场先做了积累,而且这些业务之间的关联性、市场环境生态链(不同的政府关系)、赢利模式确实差异很大,故而融来钱以后很难制定统一的财务计划,因为大家需要花钱的节奏和环节差异会很大,这样没法从宏观管理层统一调度。拆着上也得考虑长远发展的结合点,任何一个东家分开自己的公司去上市,应该会有两种基本考虑,一是将来有一天重新整合到一起,这要看在上市以后企业产品方向的结合点在哪里,企业家一定会在产品战略整合上花很多心思,说白了就是让自己的几个孩子最终又热热闹闹的回到爸妈这而来一个灶里吃饭;另一种情况是企业家看到某个分支企业的盈利或许在未来一段时间和自己的主营业务没有太多交叉,但依据他现有的产业链和资源优势,他有可能在上市之后获得更好的收益,这些收益可用来保证主营业务的现金流,这样的路子在商人圈里很常见的,所以我们在观看一个企业分拆上市时需要多方考证他们的动机有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