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盘资金一:社保基金
社保基金接盘“大小非”是争论的焦点。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知名市场人士叶檀、皮海州、江商学院教授陈志武、高盛前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银行证券首席分析师左小蕾、《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等均参与了这一讨论。
社保基金能否成为接盘资金之一?
首先从总额来看,社保基金总额超过1万亿元,但和即将解禁的3.3万亿元“大小非”相比是小巫见大巫,同时,社保基金的首要目标是保证安全,这也是很多知名学者反对用社保基金接盘“大小非”的原因之一。
如小编认为,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不能随便动。分析人员则表示,用多少钱的价格购买合适,社保基金有多少钱呢?这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然而,支持社保基金接盘“大小非”的专家们也有自己的观点,如李稻葵并不要求社保基金全权接盘,也不是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大小非”,而是希望优质央企以协商定价的方式直接将解禁股划拨给社保基金。
但是,这一提法仍然有诸多难题,什么是合理的定价?央企愿意将解禁股划拨吗?从现在来看,社保基金真正出面替股民“抵挡”“大小非”浪潮的可能性仍然不大,但是作为一个投资者,社保基金完全可以在上市公司股价较低时进行投资,以获得投资收益增强实力。所以,社保基金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2009年都可以期盼成为“大小非”接盘资金之一。
接盘资金二:平准基金
使用平准基金接盘“大小非”也是多位专家学者的呼声。
小贴士:平准基金,又称干预基金,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以法定的方式建立的基金,这种基金可以通过对证券市场的逆向操作,比如在股市非理性暴跌、股票投资价值凸显时买进;在股市泡沫泛滥、市场投机气氛狂热时卖出的方式,熨平股市非理性波动,达到稳定证券市场的目的。
天相投顾董事长林义相在天相投顾2009年策略会上表示,可以拿出一部分平准基金来做“大小非”减持接盘的机制,实际运作可能3000亿元就足够。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也认为,建立2000亿元左右的平准基金,用于接盘质量较好公司的“大小非”,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金岩石甚至认为,建立平准基金的钱来自印花税,则避免了“用纳税人的钱救股民”的争议。
可以说,平准基金接盘“大小非”,较社保基金接盘“大小非”,专家学者的赞同度更高些,同时管理层也在不断探讨。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平准基金能够成为“大小非”的“对手”吗?用平准基金接盘,如果最终不但未能解决“大小非”的冲击,同时将平准基金“拖下水”怎么办?社会上对此的议论仍然没有结束。
另一个问题是,平准基金并未建立,也很难说何时能够建立。证监会前主席周正庆不久前表示,现在对平准基金的认识还不一致,平准基金近期不会推出。一直呼吁建立平准基金的摩根大通著名分析师龚方雄,也表示平准基金是“最后一颗银子弹”,应该在关键时刻推出。
接盘资金三:新成立特殊封闭式基金
龚方雄明确提出,通过新成立一个封闭式的指数基金,可以接盘“小非”减持最多的100只股票,将来这个基金则可以作为指数基金。他认为,这一基金可以在国内上市,也可以在海外上市,是一个调控市场的工具。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也认为,解决“大小非”难题可以借鉴1997年香港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成立专门的调节基金,择机收购优质上市公司的股票,并且在收购之后三年内不转让。
事实上,成立特殊基金用于承接“大小非”,这一观点和用平准基金接盘“大小非”有异曲同工之处,区别在于或者更为市场化一些,针对性更强一些,遇到的阻力或许更小一些,但是,能否真正成立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抽文:场外实业资本接盘“大小非”,不仅避免了市场突然受冲击,而且增加了市场的存量资金,是可以看到的方式中最合适的。
接盘资金四:场外实业资本
如果真正排除其他考虑,无论是政府还是A股股民,或许最希望看到的是场外的实业资本入场接盘“大小非”。
目前,随着上市公司股价不断下跌,如果能够从“大小非”那里拿到较市场价格还要低的上市公司股票,有一定诱惑力。
“场外资金接盘的可能性最大,甚至不排除一些实业资本控股的可能。”一位分析人士表示。另一位分析人士指出,社会资金有一些是闲置的,如果这些资金觉得股价继续下跌的空间不大,就会选择进入。“如果资金较多却在二级市场购买,会拉高公司股价,不如通过购买‘大小非’手中的股票,即方便又便宜。已经有不少机构感兴趣,如果这些股票折价到9折甚至更多,则兴趣更强。”
而且,随着经济下行,并购的最佳时机出现,场外资金除进场赚一笔之外,也可以用便宜的成本并购上市公司,实现资源整合。
目前,场外实业资本接盘“大小非”,是可以看到的方式中最合适的,这不仅避免了“大小非”突然冲击市场,而且增加了市场的存量资金,推动市场向更健康的方面发展。
接盘资金五:场内资金
“场内资金接盘必须有大前提——能赚钱。在反弹的时候,场内资金接盘较多,这也是为什么在反弹时‘大小非’减持较多的缘故,因为接盘的资金多。”分析人士称,“另一个是折价出售,这样接盘的场内资金就可以赚一个短期的差价。如果持有1日赚1%,那么这个比例已经足以支撑场内资金接盘‘大小非’。”
该人士认为,场内资金完全足以接盘。
“以一日成交880亿元计算,一年如果有210个交易日,则成交额达到18.48万亿元,这个成交量比‘大小非’大多了。事实上,‘大小非’解禁只是影响供求关系,并不影响基本面,场内资金接盘并不是坏事。”
接盘资金六:基金“大小非”产品
华泰证券分析师周林认为,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创新产品,发行专门针对“大小非”的基金产品,这也是一条解决“大小非”的途径。
“在基金契约里说明,这一产品专门用于购买基本面好的‘大小非’,同时可以折价购买。如果同意这种投资方法的基民,可以购买这些基金。这有两个好处,一是折价购买,使基民获得实惠,另外也免于‘大小非’冲击市场。”周林表示。
目前,基金仍然是市场上重要的投资主体,如果开放这一途径,不仅使基民风险降低,也使二级市场得到保护。
接盘资金七:信托资金
一位分析师还提出了接盘“大小非”的另一种可能性资金:信托资金。
“‘大小非’尤其是‘小非’,是很难控制的,不让他们卖不可能。”该分析师表示,“通过二级市场抛售只能消耗很小的一部分,这时候可以考虑通过信托计划来转让。”
该分析师介绍,在“大小非”即将解禁时,“大小非”可以找到信托作为买家,双方约定价格后信托专门针对这一“大小非”发一个产品,这样不但减少“大小非”对市场的实际冲击,也能减缓心理压力。
事实上,针对“大小非”的信托产品已经存在,如西安信托发行的中国太保股权收益权受让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13元/股的协议价格,购买安徽安粮担保有限公司所持有的520万股中国太保限售流通股股权收益权,并通过在二级市场出售标的股票以获取收益。
这不仅使购买价格较低,也使还没有得到上市流通权的“大小非”提前获得资金,同时拉高了“大小非”解禁后的这部分个股的成本,使无论多低价格都能抛售成为不可能,实际上降低了“大小非”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