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非的历史来源
当初股权分置改革时,限制了一些上市公司的部分股票上市流通的日期。也就是说,有许多公司的部分股票暂时是不能上市流通的。这就是非流通股,也叫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其中的小部分就叫小非。大部分叫大非。
中国证监会2005年9月4日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规定,改革后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自改革方案实施之日起,在十二个月内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转让;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百分之五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东,在前项规定期满后,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数量占该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在十二个月内不得超过百分之五,在二十四个月内不得超过百分之十。
这意味着持股在5%以下的非流通股份在股改方案实施后12个月即可上市流通,因此,“小非”是指持股量在5%以下的非流通股东所持股份,这就是“小非”的由来。与“小非”相对应,“大非”则是指持股量5%以上非流通股东所持股份。
大小非解禁带来的后果
由于“大小非”的存在,市场已经不是均衡博弈的市场,由于供求关系的急剧转变,自我调节能力已经失效。大小非的问题一天不化解,中国股市的探底之路就一天走不完,即便美国的金融危机都化解了,全世界的股市都回升了,中国股市的好日子也遥遥无期。如果期望市场自我调节,那估计还得等2009、2010年“大小非”减持的洪峰过去。这种调节将是缓慢而痛苦的,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能是炼狱式的考验。
解禁潮是否会影响股市关键要看市场总体趋势,一旦股指上涨过快,再加上周边市场尤其是美国经济走势并不乐观,大小非解禁的负面影响会被放大。
尽管“大小非”经历了股改送股的成本付出,但其购入成本仍然极低,即便按照暴跌后的市价套现,依旧能获得暴利。因此市场很难准确估量解禁后的套利冲动。
对2008年而言,“大小非”解禁对A股市场阶段性的资金供求面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影响。总体而言,不会对资金供求面的总体格局产生根本性影响。若市场正处于平衡市格局或偏弱市格局,则可能给市场阶段性走势产生负面影响。
对个股而言,获得流通权既可能带来投资机会,又可能带来回调风险,投资者应区别对待。在市场总体趋势向好时,若公司基本面较优秀,则限售股很可能带来投资机会。这是因为在限售股解禁前期,因投资者心理压力,股价往往会出现调整。而一旦解禁之后,优质的基本面容易吸引更多的资金关注,股价可能被推高;若市场总体运行趋势偏淡,且公司基本面乏善可陈,则限售股解禁很可能带来显著回调风险。
“大小非”仍然是股市隐性杀手?
股市复苏以后,人们对“大小非”的危害已经淡忘了许多,前期对大小非口诛笔伐的专家和学者也没有了什么声音,但是大小非持有者仍然收获着它们的暴利,股市中的这颗毒瘤实际上并没有摘除,股市随时都可能会被大小非的疯狂所毁灭。
股市在大小非解禁之后,现在的流通股已经非常的之大,现在大小非手中解禁的筹码,比新IPO发行量还要大的多,它们同样可以通过抛售手中的筹码在股市中圈钱,如果他们在股市好的时候,不动声色的慢慢抛售对股市的影响并不大,如果遇到股市的低迷,再加大上他们的疯狂抛售,股市出现一泄千里也就不会让人感觉到奇怪了。
“大小非”(包括新的大小限)仍然是股市的隐性杀手,无论是大非持有者,还是小非的拥有者,他们手中的筹码实在低廉,它们在不缺钱和市场好的时候,并不会轻易抛售手中的股票,可是如果想花钱,只要略为减持就可以在市场圈到大比的钱财,中国许多富豪就是通过拥有大小非而实现(原始股东),直接投资股市的普通投资者并没有成为顶尖富豪的可能性,中国股市的神话人物杨百万和一些大小非的拥有者相比,也只能用寒酸来形容。
中国的原始股东在公司上市之后,其道义上的责任太低,他们并非想通过拥有股份来赚取股息,因为中国没有那个公司值得依赖,只要公司上市成功,其公司的股东就开始谋划如何让手中的筹码变现,尤其是一些小非,只要机会何时,就会毫不犹豫的减持。而大股东也并非愿意坚守阵地,只要政策允许和条件成熟,也总是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减持套现,紫金矿业的大股东就逃的不慢,投资其它产业只是借口而已,为什么对自己的产业没有信心呢? 大股东减持圈钱实际上比新发行股票更加容易,只不过大股东的减持可能对股市造成重创,假如中石油集团大规模减持中石油,中石油的股价可能会跌的一文不值,但是,如果这些大小非的拥有者不考虑股市的涨跌和本公司的股价,它们随时可以在股市之中兴风作浪。
所以,投资者要明白,股市的风险除了受正常的宏观经济表现好坏影响之外,非理性的大小非也同样是一个难以预测的隐形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