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报表分析法
合并报表是企业会计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同样,通过将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母公司数字和合并数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用来判断上市企业公布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有的企业弄虚作假的手法,往往不在母公司,而是放在子公司,甚至是子公司的子公司,在那里产生虚假利润。这样,报表一步一步做上来,从上往下看干干净净无懈可击。实行财务报表分析法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发生在“最基层”的问题和疑点。
或有事项审视法
所谓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它的结果需要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者不发生,来加以证实。或有事项的主要项目有:未决诉讼、未决索赔、税务纠纷、产品质量保证、商业票据背书转让或者贴现、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等等。由于或有事项带有一种偶然性,在进行或有事项的判断和计量的时候,弹性较大,所以往往会成为企业操纵会计利润一个手段。
财务报告审读法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企业的财务报表以后,可能会留下不同的意见。这种不同意见,通常会在财务报表的意见段和说明段中加以反映。所以,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注册会计师留下的保留意见,帮助自己判断财务报表的失真程度。关于这一点,现在一些读者并不重视这个问题,其实这是很重要的。如果注册会计师的保留意见属实,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或者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盈亏结果。
偶然因素剔除法
在企业实现的收人和利润中,可能会包括一些当年发生的偶然因素。之所以称它们为偶然因素,就表明发生这种收人和利润的来源是不确定、不稳定、在未来并不一定会必然发生的因素。常见的偶然因素主要有:补贴收入、营业外收人、债务重组收益、因为会计政策变更或者会计差错更正而调整的利润、发行新股冻结资金的利息等等。
实行偶然因素排除法的目的,就是要把由于这些偶然性因素而发生的损益,从企业的收人和利润总额中加以剔除,以达到认识“庐山真面目”的目;的。不管这样的结果是高于或者低于原来的数据,都可以帮助自己更为客观地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利润来源的稳定性。
重点科目分析法
根据以往的规律,上市企业在粉饰财务报表的时候,与--些重点科目的关系总是过于“密切”。既然如此,那么报表使用者就可以通过对这些重点科目进行逐个检查分析,以确定它们的真实程度。
这些重点科目主要有: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存货、投资收益、无形资产、补贴收人等等。如果这些会计科目出现异常变动,读者就必须特别注意,睁大眼睛看看其是否是制假售假的“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