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股市分析]投资者避免犯大错就好了,并不需要做什么正确的事
沃伦·巴菲特曾经写过一句非常正确的话:“对大多数人来说,在投资中重要的不是自己知道多少,而是务实地确定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投资者只要避免犯大错就好了,并不需要做什么正确的事情。”
许多投资者的行为方式似乎表明他们在模仿哈佛大学的哲学家威拉德·范奥曼·奎因(Willard van Orman Quine)。在早期的职业生涯中,奎因从打字机上拆掉了问号键。后来,在其晚年,有人问他是如何做到70年来从未打过一个问号,他回答说:“哦,你看到了,我只跟肯定的事情打交道。”
但在金融市场的投资中,几乎没有什么是确定无疑的,你的大脑会夸大你的能力,偏爱熟悉的事物,并想象自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掌控过去和未来。因此,对我们而言,如果我们不拿掉键盘上的问号键,而是把大部分其他的键都拿掉,用问号替代它们,我们或许会感到更加舒服。
但是你不想把自己的自信削弱到零。没有信心的投资者永远不会投资,因为投资至少需要对未来的不确定因素采取某种立场。所以,你的目标是尽可能准确地判断自己知道什么及不知道什么。你知道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无知边界从哪里开始。几乎一无所知甚至都不是问题,只要你知道自己几乎一无所知就行了。你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来调整你的自信。
01.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我不知道,也不在乎
说“我不知道”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投资者,你没必要在华尔街创造的猜谜游戏中打败华尔街。你不需要知道易贝的收益是多少,能源和黄金股是否会继续上涨,下个月的失业报告会说什么,或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走向如何。全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就是一个囊括低成本股票的篮子。如果你索性直接买入并长期持有其中两只基金(一只是美国市场的,另一只是非美国市场的),那么你就不再需要对哪些股票、行业或领域表现好或差形成什么看法。这样一来,虽然你直接拒绝了预测游戏,但能赢得这个游戏。
全股票市场指数基金使你有底气说出“我不知道,也不在乎”这几个神奇的字眼。
如果有人问你:“下一个高速增长的行业将是互联网还是煤矿?”你完全可以底气十足地回答说:“我不知道,也不在乎,因为我的指数基金同时拥有这两类公司的股票。”
如果有人问你:“小型股会比大型股表现更好吗?”你可以底气十足地回答说:“我不知道,也不在乎,因为我的指数基金同时拥有这两类公司的股票。”
如果有人问你:“谁将主宰计算机的未来?微软,谷歌,还是一些未知的后起之秀?”
你可以底气十足地回答说:“我不知道,也不在乎,因为我的指数基金同时拥有它们的股票。”如果有人问你:“未来几十年,世界上最好的股票市场是什么?”你可以底气十足地回答说:“我不知道,也不在乎,因为我的指数基金同时拥有它们的股票。”
02.把“太难”的问题堆到一边
许多人认为,沃伦·巴菲特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者,是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懂得多。但巴菲特本人认为,他成功的关键在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他说:“我们对所有的事情都有诸多怀疑,但我们偏偏忘记了这些怀疑。”他补充道:“最基本的原则是像查理·芒格所说的那样,把‘太难’的问题堆到一边。也就是说,我们要把不知道如何评估的问题搁置起来,而我们99%的想法都应该归入此类。”
因此,你的工作空间里应该有三个小盒子,第一个装着一些你要考虑的想法,第二个装着你已经明确同意或拒绝的想法,第三个装着实在难以评估的想法。(如果你真的非常认真地想投资,那就在废纸篓边上贴上“太难”二字,把太难决定的文件扔进去。如果你什么事情都是在电脑上做的,那就在桌面创建一个名为“太难”的文件夹。)在你考虑一个想法之前,先自问一下这个问题是否属于“太难”那一类。(如果你不确定一个问题是否“太难”,那它肯定是“太难”了!)
03.评估两次再出手
如果你曾经亲眼见识过一位木匠大师的工作,那么你就会注意到他造成的废料或废木头是多么少,因为他在切割前会非常仔细地测量。所以,在首次对一只股票进行评估之后,你不妨多评估一次。行为金融学作家加里·贝尔斯基(Gary Belsky)和心理学家托马斯·基洛维奇(Thomas Gilovich)建议,为了降低“过度自信”的程度,要将其削减 25%。比如,如果你评估一只股票的价值是40~60美元,然后将每个数字削减 25%,形成了 30~45 美元的新区间。这种保守的评估会帮助你避免被自己的过分自信冲昏头脑。
04.写投资日记
心理学家巴鲁克·费斯科霍夫研究“过度自信”问题已有30多年,他建议投资者写投资日记。他说:“记录下你做出预测时脑子里在想什么,并尽可能使这些预测清晰明了。”
要从概率角度去考虑问题,包括价格区间和日期,比如,我认为这只股票有70%的可能性在一年内达到 20~24 美元。(别忘了给你的价格区间打一个25%的折扣。)最后,把你的投资想法用下列句子表述出来:“我认为这笔投资将赚钱,因为……”
在购买之前,把你投资的原因记录下来是很重要的。长期研究记忆的心理学家伊丽莎白·洛夫特斯(Elizabeth Loftus)已经证明,你对早期感觉的回忆很容易受到后来发生的事情的影响。如果你在事后记日记,你对最初动机的记忆可能会受到后来价格变化的影响。(比如,你事后可能会写“我之前以14美元的价格买入,因为我知道它会马上涨到 15 美元”。)
把你的日记存起来一年,然后回过头来看看你的预测有多准确,你是否倾向于低估或高估,以及你的投资理论究竟有多好。这样做并不是为了看你的投资是否增值了,因为此时此刻你已经知道了结果。相反,你需要看的是它们是否因你预期的原因而上涨了。这有助于你知道你获益是因为你的预测是对的,还是仅仅得益于好运气。反过来,这会帮助你控制住内心的骗子。此外,有了真正的“后见之明”以后,你现在就可以问自己,什么样的附加信息会帮你提高做出正确决定的可能性,或者提供更准确的价格区间。
05.通过追踪不明智的投资去总结经验和教训
当我们自己的行为得到及时而明确的反馈时,我们才会从中学习得最好。这就是为什么老师们会立即批改作业,并给出具体的分数和改进建议。
(想象一下,如果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把作业拿回来,或者得到的反馈只是“到目前为止作业写得还不错”,那么学校会是什么样子。)
不幸的是,金融市场充斥着混乱的反馈。假设你以10美元的价格买入了一只股票,很快涨到了 11 美元,你就会觉得自己聪明,进而自鸣得意。但你的高兴劲儿还没退,股价却跌到了9美元,你又觉得自己很愚蠢。一个决定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评估时机。从短期来看,你赖以评估的证据(即真实股价)是不断变化的,股价有涨有跌,你便觉得自己的决定有对有错,有聪明也有愚蠢。要想对自己的选股能力有一个可靠的了解,你需要跟踪很长一段时间,并综合考虑多个选择,然后对其进行评估。你还需要看看自己想买而未买的股票的走势。庞培法布拉大学的心理学家罗宾·霍加斯建议你长期跟踪三类股票的表现:一类是那些你正在持有的,一类是你已经卖出的,一类是你想买但尚未买入的。要做到这一点,你可以使用组合投资网站,比如www.morningstar.com。
这种做法对专业投资者、理财规划师或任何经常交易的人特别有用。它不仅仅可以告诉你股票的涨跌,还能告诉你已经卖出的股票是否持续上涨,以及你想买却未买的股票是否比你之前买入的股票表现更好。要确定你的买卖决策究竟有多好,这三方面的信息都是必须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