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一叶障目的思维方式,培养战略性思维是通往成功道路的垫脚石。
视野决定成就,思想力决定行动力。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高瞻远瞩才能成为最终的胜者。把眼光放远一点,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犹豫不决也会变得豁然开朗。
以史为鉴,智慧传承,通过先人的教训获取正确的思想。研究全球范围内几百年的经济历史,熟悉人类经济运动起伏的发展背景和规律,才能感受到经挤大潮的脉搏。无论在哪个国家,股票市场和企业内在发展规律都是基本相同的,不同的是经济运行环境和企业的具体情况。找出这些规律,就能根据具体情况对股票作出正确的判断。
西方资本市场发展史中最有价值的是行业的发展规律,找出西方行业的发展轨迹,对推断中国企业的发展方向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例如,如果投资者在苏宁电器上市前研究过百思买的发展历程,相信很容易对苏宁电器作出正确的判断。虽然具体国情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也不同,但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一些细节,就能作出正确推断。
比如我们可以研究一下世界网络神话、美国生物技术狂潮、美国20世纪70年代大照市、日本80年代狂牛和90年代超级熊市、中国1996年大牛市;也可以研究巴菲特、林奇,甚至是索罗斯的失败;还可以研究个股历史数据、各国行业发展历程,比如万科1995年的狂跌和随后的疯涨,可口可乐的百年史,银广夏、东方电子、蓝田股博古通今,洋为中用,历史总会给予我们很多启迪。
历史可以给人智慧,给你一个制高点。只有站在历史的高度,才有可能理解罗杰斯根据供求关系判定商品牛市的大周期,才有可能明白巴菲特为什么能忍受孤独寂寞,选择在1969 年高开市场,才有可能知道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的必然性,才有可能理解“快即是慢,慢即是快”的含义,才有可能理解“ 时间是好公司的朋友”。
把握全局,在事物表象以外进行抽象级别的思考,借鉴经验教训洞察事物的本质,从而发現事物的运动规律。大道至简,当我们站在战略的角度审视一些复杂的问题时,就会一目了然。战略性思维可以运用在投资的每一环节中,投资心态、交易操作、行业研究、选股策略都应该有战略性思维。缺乏大局观只能成为井底之蛙,盲人摸象,被事物的表象和局部迷感,以错误的信息推断出错误的结果。
选择股票的时候很多人有“恐高症”,眼里只有高的股价绝对值,却不去研究企业美好的远景,发掘企业取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内因。他们更愿意选择周期性役票和阶段性高成长的企业,只盯着利润的短期快速增长,不以长远的眼光研究它们可能黯淡的未来。大部分投资者只关注利润增长率,不知道企业的长期价值取决于股东权益报酬率。
研究股票基本面时,应该全面考虑所有的基本因素,排除陷阱,然后从诸多表面因素中找出企业形成长期竞争优势的特质。不要只看到一些局部的有利因素,忽视可能致命的陷阱。也不能只盯着优秀的财务数据,而不去探求这些数据背后的成因,研究它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研究对象不但只是企业本身,还应该包括行业环境、行业远期发展趋势、竞争对手、潜在的进人者甚至包括整个产业链,研兖的不应该是未来两三年,而是五年、十年甚至更远期。
心态不稳是大多数投资者最难以克服的弱点,心情随着飘忽不定的股价走势而大起大落,形成这种短视行为的原因就是缺乏战略性思维。做股票投资不要老想着如何在几天内賺取10%的利润,应该思索的是如何才能十年十倍。有了这种大局观,短期的波动就显得无关紧要了。如果一只股票的基本面能支持十年涨十倍,我们要做的就是盯着十年后的十倍利润,持续跟踪其基本面,然后就可以放心睡大觉了。其间何时涨20%,或何时跌10%与我何干?也就不会老想着利润最大化这种不可能的事,而会以十年的眼光看未来,该坚守的坚守,该放弃的放弃,该等待的等待。
战略性思维作为较高层次的综合性思维形式,需要有广博而深厚的知识结构,经济、历史、哲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都能成为战略性思维的基础。战略性思维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通过持续地学习,博览群书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日积月累才能慢慢形成。摒弃一叶障目的思维方式,培养战略性思维是通往成功道路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