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和巴菲特两位股神的投资策略有哪些差异?
索罗斯和巴菲特都是炒股大神,也是金融界的风云人物,据说目前索罗斯身价有145亿美元,而巴菲特净资产已经高达535亿美元。
很多股民将索罗斯与巴菲特的投资策略视为炒股指导手册,那么他们两人的投资策略有那些异同呢?
索罗斯比巴菲特更注重保本
索罗斯是匈牙利籍犹太人,生于忧患的30年代,一个德国纳粹党千方百计企图致犹太人于死地的年代。为躲避德国纳粹的残害,索罗斯的父亲变卖了产业,为家人购买了假证书,让他们都成了匈牙利人来保住性命。
少年的经验对这位金融大鳄的投资策略有明显的影响。他在《金融炼金术》里坦承这事实,“生存”的前提是他一切行为的指导。
在投资市场里是“生存”就必须“保住资本”。也许是挥之不去的童年阴影,已经累积了数十亿个人财富的索罗斯与他的儿子谈得最多的话题仍是生存。他害怕自己身无分文,17岁时的处境重演。
仔细观察索罗斯的投资行为,你会发现他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多项投机狙击行动中,一旦受挫,就会马上撤退“保本”。不要以为索罗斯盲目躁进,他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当他于1992年以100亿美元的杠杆卖空英镑时,市场已出现英镑摇摇欲坠的迹象。等到当时英国的财政大臣拉蒙(Norman
Lamont)宣布,他准备借贷150亿美元保卫英镑,索罗斯知道时机来了,他即刻抛出70亿美元的英镑并另外筹到50亿美元卖空其他的欧洲货币包括马克、法郎与里拉。他估计英国股票会因英镑贬值而上涨,因此他又买进5亿的英国股票,多头狙击,来一个“猪笼入水”。
澳洲学者麦克第亚(Mark Tier)研究巴菲特与索罗斯彼此的投资习惯异同,发觉“对价值一美元的东西,巴菲特想用40或50美分买下,而索罗斯却愿意支付1美元或更多,只要他认为将来的变化会把手上购得的东西的价格推高到2或3美元。
巴菲特在念大学与研究院期间,专攻财经金融。他的导师是名教授格雷汉(Benjamin Grahm),以统计学、精算分析享誉于时,格氏的购股策略是:“如果它们的价格是真正价值的三分二或更低,考虑买进。”
这策略的明显缺憾是“企图摸底”。一家公司的股价偏低,可能是相关行业整体衰退,或市场出现更好的代替品,这些重要讯息在年报里是找不到的。为了减低风险,格氏会买入数十只这类价格被低估的股项,这种情形有些像屋宅买火险一样,保险公司不可能知道哪间屋子会被火灾光顾,但它可以算出赔偿的机率,正如买入数十种股价被严重低估的公司股票,格氏不可能知道哪个公司会破产收盘,但他算得出来上涨(或回扬)的股票比股价跌得一文不值的多出多少比例。这个基本策略影响巴菲特至为深远,尽管在实战的过程中他作了许多修正。
两位股神都注重避开股市风险
巴菲特与索罗斯都并非格氏“精算加上分散化”策略的追随者。分散投资是乱枪射鸟,打中不少;
也可以避开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一起砸烂的风险。但手上持有50只不同公司的股票,一只股票猛涨,其他纹风不动,牟利有限。他们都选定目标(预先作好了调查、分析),重拳出击,买进5、6只公司的大量股票。他们相信惟有资源、能量集中才能赚大钱。
巴菲特把市场先生看成是个躁狂抑郁病患者,时而大喜若狂,时而消沉沮丧。面对这样的病人,他是以静制动。巴菲特与索罗斯都不会认为是市场是正确的,相反,他们利用市场的出错时机获利。每当市场出现大错的时候,诸如更换总统、天灾人祸或公司丑闻所造成的股民恐慌抛售股票,他们往往买入股票。
尽管人们评价巴菲特是投资大师、索罗斯是投机大师,但是他们在正视风险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这是股民们必须学习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