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不从众,远离消息炒作
市场上的各种炒作是投资者从众心理产生的最根本原因。看到利好消息时,会有大量投资者跟风买入股票;而利空消息一旦出现,又会有大量投资者跟风将手中的股票卖出。这些市场行为在巴菲特看来是十分荒唐的。投资者买卖股票应该基于自己的客观判断。但我们每天能接触到的各种股票评论文章无不是被人主观加工过的。巴菲特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从来不阅读华尔街上各位“股评家”的权威评论,也不会费尽心机去收集内幕消息,他甚至不关心每天股价的变化。他只根据合理的数据和自已的逻辑得出结论。巴菲特曾经明确表示:他根本就不相信任何股评。
看来,如果在股市上真有所谓的内幕消息,这些人怎么可能舍得把这种珍贵而绝密的消息传出来呢?比如一家公司收购另一家公司。只要消息公布,这两家公司的股价都会大幅上涨。如果这种内幕确有其事,他们为什么不自己大量买入股票,好好地赚一笔呢?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投资者巴菲特每天都会收到各种信息。其中不乏推荐股票或者向他“泄露”内幕消息的。对于这些荐股信息,巴菲特都会婉言谢绝。几十年来,他一直坚持按照自己的逻辑购买股票。
有一次,一位陌生女士打电话给巴菲特,说她在一份分析报告中发现了只好股票。这位女士认为这只股票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而且她表示如果巴菲特有意向,她马上就会把相关资料寄过来。巴菲特断然拒绝了这份好心,因为他根本不相信任何分析文章。巴菲特认为,所有分析文章都是投资公司、基金公司的推介,只谈优点不谈缺点,根本不值得相信。作为专业投资者,他必须亲自调查才能加以确信,不可能看了一两篇文章,听了一两句好话就拿自己的钱去投资。
巴菲特从不相信任何股评文章,他所获得的信息儿乎都来自上市公司公告和年报。1950年,巴菲特第一次读到他的老师格雷厄姆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此后他就养成了喜欢阅读年报的好习惯。现在,在他的办公室里堆满了上市公司年报。他不断比较同一时期内不同公司的年报,比较同一公司在不同时期的年报,由此做出自己的投资决策。他曾经说自己只有一个“调查助理”,那就是帮他将这些年报分类管理的助手。
此外,如果巴菲特在公告和年报中找不到需要的资料,他就会走出去亲自调查。向记者采访一样挖掘细节。例如在运通公司的“色拉油丑闻”后,巴菲特曾经亲自到餐馆的收款台调查。他窥视人们是否仍在使用运通公司的信用卡和股票,借此判断运通公司的信用是否会因为“色拉油丑闻”而受损。当很多人在股评文章中宣称运通公司即将破产时,巴菲特根据自己的调查确定这家公司的整个金融帝国完好无缺。他断然买下这只股价遭受重创的股票,并且获得了暴利。对投资者来说,通过这样实地走访所获得的信息,要比冷冰冰的股票分析报告更加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