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最值得投资的行业之不熟不做,不懂不做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就是:“不熟不做,不懂不买。”
他说他一旦犯了投资错误之后,就想要彻底的解释给股东们听,失败的原因和来龙去脉。因此,他必须明白每一种选上的生意,不然就不会去投资。
巴菲特也说,每年一度撰写儿十页年报的活动,也是他学习的一个过程。他发现,有些东西他以为自己懂了,但要将它放在纸上向股东们解释时,才知道自已并不很了解。所以,这个活动不但使他对各行业想得更深人,而且也使他了解自己的能力界限。
巴菲特强调,一个人的能力范围多广并不是最重要的,反而是认清我们能力的界限,才是最重要的。
世上输钱的例子,往往就是当事人毅然的去从事那些他们本身并不十分了解的活动。如果每个人都集中精神在自己所熟悉和深谙的活动上,经济里和商业上的失策就会大大减少。最糟的就是当一个人分不清本身能力的界限,而去从事自以为懂得、其实是一窍不通的活动时。这种杀伤力最惨重。
巴菲特之所以不敢投资电脑科技股,因为这行业不像零售或旅馆业那样能看到竟争者慢慢吃进我们的市场。反之,一个年轻人能在家里地下室玩电脑没多大创造更好的产品,一夜之间把你击败。
巴菲特不投资电脑科技股。他比较客气的说法是:他并不明白科技公司的行业情形。他比较不客气的说法是:电脑科技日新月异、变化快速,你能看到十年后的情形码?你能够确保十年后,你公司还存在吗?就此,巴菲特对于电脑科技公司所抱持的态度,是和外太空航行一样的:我们很尊敬、支持和感谢这些伟大的人物,但我们却不想亲自去尝试。
最近一年来,在美国股市持续机升期间,最受股市祟拜的,就是电脑科技公司,尤其是网络公司。比如刚上市没几年的雅虎(Yahoo)和亚马逊(Amazon)从未看到收益,只凭美丽的梦幻吸引无知的散户。前者是全球最大的网址搜寻引擎公司,后者则是全球最大的网路书局。这两家公司自创立以来,常年亏损几千万美元,但它们的市价却分别是234亿和170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这市价是彼等营业额(不是收益)的140和35倍。每次读到这些公司的新闻,我就感谢这些投机客对网路进展的财务牺牲。
巴菲特对于这些从未有收益的网路公司很不客气,在1998年的柏克夏股东大会期间,接受传媒访问的时候,他说:如果今天我是在教大学投资课程的话,我会在期末考试的时候,问学生这个问题:请问你如何为这些(年年亏钱的)网络公司定价?任何提供答案的学生,他会当场下判不及格!
在1998年底的股东大会.I =,他说得更直接:“如果你花钱买人这些网络公司的股票,你并不是在投资。”
毕竟,在我们这些保守的股东眼里看来,投资的定义是,先要“保值”、不亏本金,其次再来“增值”。
把钱投进那些自从创立以来、和自从上市以来,都在亏大钱的公司,我不但完全没有兴趣,也一直努力劝告亲朋戚友尽快抛代,以避开我所谓的“20世纪最大的骗局”—网络公司的股票
这种投资抱有至少先要保住本金,然后再来追求获利的态度,是巴菲特的一大特征。
正是巴菲特的这种“不熟不做,不懂不做”的投资理念,使他专门找那些行业情形最容易明白的来投资。
很多投资人对难懂的行业最有兴趣,反而是对普普通通的生意没有感觉。毕竟,人人都懂的公司,缺乏一种挑战性。尤其对男性,这是一种征服感、一种追求超人一等的感觉。比如今日全球各地都在激发投资人兴趣的电脑科技股,就是一大例子。试想:如果你心想靠买对股票而能逢人炫耀,你会选可口可乐、麦当劳、迪士尼,还是几家没人知道是在干什么的科技股?当然是后者,为人提供了“人人不知惟我独醒”的炫耀机会。
巴菲特可不是这种投资人。他投资的目的主要是赚钱,绝对不是为了炫耀。
为了赚钱,他选择’r一个很明显的途径:选购那些非常简单的行业和公司,简单到无聊,简单到其他投资人都发闷而不想持有的股票。比如可日可乐、迪士尼、沃玛百货公司、吉利刮胡刀公司、华盛顿邮报等公司。“闷”和“刺激”投资法,谁才能发财,却是不言而喻的。巴菲特说,他的成功秘诀很简单,他专门挑选那些一尺高的栏杆,来跨过去,而不是专找那些一七尺高的栏杆,来尝试跳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