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商業界,巴菲特的投資動向倍受矚目,尤其是波克夏控股集團的股票,更讓許多人以為是可以搭順風車的獲利管道。但是否真的如此?嘉鼎資本管理集團指出,目前連巴菲特本人,都對波克夏規模龐大、及面臨轉型的困境,感到憂心,故建議大家不必盲從。
巴菲特
巴菲特在股東信中表示,波克夏目前員工達 217,000 人,年營收近 1000 億美元,如此龐大的規模,遠超過巴菲特原先的想像。對組織規模過大,將造成決策牛步化、抗拒改變、甚至自以為是等問題,巴菲特認為是波克夏未來的一大隱憂。
但巴菲特也不全然地悲觀,因為在大型企業中,仍不乏有執行長展現出非凡的領導能力。例如奇異的伊梅特(Jeff Immelt)、及富國銀行的柯塞維奇(Dick Kovacecich)等。然而,巴菲特的領導風格,是完全放手讓旗下事業的經理人來表現,他只擔任激勵、塑造及加強企業文化、和資本分配方面的工作。因此規模日益龐大的波克夏,在眾多優秀經理人的認真努力下,應有克服難關的實力。
近年來,波克夏集團的經營重心,已由早期的有價證券投資,轉為以「收購及經營權的取得」為主。巴菲特指出,要維持非保險事業(編按:波克夏旗下有保險事業,其穩定的現金流,向來是巴菲特投資、收購的重要資金來源)不斷成長的稅前盈餘數字,只有在一些重大、及有價值的收購案不虞匱乏下,才有可能。然而,在目前避險、及私募基金在金融市場上大舉收購的風潮下,也就壓縮了不少可能的機會。然而,巴菲特慶幸,波克夏在此仍具一些優勢,因為對許多企業的股東及經理人來說,波克夏已愈來愈有「最佳買主」的架勢。
嘉鼎資本管理集團指出,波克夏的轉型,象徵巴菲特向來強調「投資要具備『事業主精神』」的具體實踐:與其僅買入優質企業的部分股權,不如直接掌握該企業的所有權,做真正的「事業主」。這與近年來在收購上出盡風頭的避險、或私募基金,多在取得經營權後,變賣企業資產、或肢解後再轉手的操作模式,是截然不同的。
相較於避險、私募基金凡事向「錢」看齊、完全著眼於「利益」,巴菲特在收購方面,考量的重點在於「人」、重視互信的「道義」。除非是原班人馬繼續經營,巴菲特才考慮收購,往後也放手讓經理人充分表現,即使不如預期,也不輕言轉賣,真正落實了「純正投資」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