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表面上持續繳出好績效的公司事實上把大部份的資金投注在不具競爭力的事業之上。只是前者掩蓋住後者慘不忍睹(通常是用高價購併平庸的企業)的失敗,而經營階層也一再強調他們從前一次挫敗所學到的經驗,但同時馬上物色下一次失敗的機會。這種情況下,股東們最好把荷包看緊,只留下必要的資金以擴充高報酬的事業,剩下的部份要嘛就發還給股東,要嘛就用來買回庫藏股(一種暨可以增加股東權益,又可以避免公司亂搞的好方法)。以上的討論並不是指說公司的股利要隨著每季盈餘或投資機會的些微差異便要跟著變來變去,上市公司的股東一般偏好公司有一貫穩定的股利政策,因此股利的發放應該要能夠反應公司長期的盈餘預期,因為公司的前景通常不會常常變化,股利政策也應該如此,但長期而言公司經營階層應該要確保留下的每一塊錢盈餘發揮效用,若一旦發現盈餘保留下來是錯的,那麼同樣也代表現有經營階層留下來是錯的。
债券
現在讓我們回過頭來檢視波克夏本身的股利政策,過去記錄顯示波克夏的保留盈餘可賺得較市場更高的報酬率,亦即每保留一塊錢盈餘可創造大於一塊錢的價值,在這種情況下,任何發放股利的動作可能都不利於所有波克夏的大小股東。事實上,以我們過去剛開始經營事業的經驗顯示,在公司的草創初期發放大量的現金股利並不是一件好的事情,當時Charlie跟我掌控三家企業-波克夏、多元零售與藍籌郵票公司(現在已合併為一家公司),藍籌郵票公司只發放一點股利而其餘兩家皆未發放,相反的若當時我們把所賺的錢統統發掉,我們現在可能賺不到什麼錢,甚至連一點資本也沒有,這三家公司當初各自靠一種事業起家(1)波克夏的紡織(2)多元零售的百貨公司(3)藍籌郵票的郵票買賣,這些基礎事業(特別要提到的是,那些我跟Charlie再三斟酌敲定的一個形容詞)目前已(1)倖存下來但賺不到什麼錢(2)規模萎縮並發生大幅虧損(3)只剩當初入主時,5%的營業額。所以只有將資金投入到更好的事業,我們才能克服先天上的劣勢(就好像是在補救年輕時的荒誕)很明顯的,多角化是對的。
我們將持續多角化並支持現有事業的成長,雖然我們一再強調,這些努力的報酬鐵定比過去的成績遜色,但只要被保留下來的每一塊錢能夠創造更大的利益,我們便會持續的這樣做,而一旦我們評估留下的盈餘無法達到前述的標準,我們一定會把所有多餘的錢發還給股東,當然會同時權衡過去的記錄與未來的前景,當然單一年度的變化頗大,基本上我們會以五年為期來作判斷。我們現今的計劃是用保留的盈餘來擴充保險事業,我們大部份的競爭對手財務狀況比我們差而不願大幅的擴充,但此刻正值保費收入大幅成長之際,比起1983年的50億,預計1985年將成長至150億,這正是我們大撈一筆的難得良機,當然沒有什麼事百分之百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