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老辣的QFII
目前国内的机构投资者,除了公私募基金、券商自营、机构、游资外,还有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的简称),QFII机制是指外国专业投资机构到境内投资的资格认定制度。随着近年资本市场不断开放,QFII的额度也不断提高,成为当前机构投资者的重要组成部分。QFII逢买必涨,逢卖必跌,抄底逃顶,独具慧眼,似乎远比国内投资者聪明,甚至可以说颇具“先见之明”。
比如2008年11月,QFII大举入场,上证指数之后一路上涨,涨幅翻番;再回看2007年10月,QFII明显减仓,而彼时国内的投资者还在津津乐道高喊黄金10年,基金还在用那一套一套的估值理论来为疯狂做多寻找借口,结果股市开始一路滑落,唯有QFII赚到盆满钵满后安然脱身。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QFII总是能够洞悉未来呢?笔者觉得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QFII具有多年资本运作的成功经验,其投资手法非常老辣,截至2011年7月,国内QFII共计115家,其中就包括瑞银集团、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野村证券、摩根士丹利国际有限公司、美林国际、高盛集团有限公司,这些机构都具有多年甚至上百年的投资历史。正因为有着丰富的阅历与深厚的投资文化,使得很多QFII相对国内的基金公司和投资机构来说具有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完整的投资估值分析体系,当股市风险积累过大时,富有经验的外国投行总是能够更敏锐地嗅到市场变化的信号。
二是QFII眼光更加长远。国内的基金完全是以业绩来评判输赢,基金公司只有业绩做上去了,才能卖出基金,而QFII信誉度毋庸置疑。在这一点上,基金公司的操作更加急功近利。这会使得基金经理为了追求排名而过于注重短期收益率,从而助推了非理性操作以至于股市风险出现仍置之不理,买入机会来临仍然不断抛售。从这一点来看,QFII眼光更加长远,因而对趋势的判断也相应地更加“提前”。
三是QFII对政策的解读有着独到的一面。俗话说,旁观者清,国内的散户投资者及机构投资者往往容易对政策走向有太多的“猜测”,使得自身偏离正常的判断范围,而QFII因其集合资源专注投资A股市场,必然会在信息渠道上面有更多“国际化”的渠道,从而从更高的角度来审视经济运行的变化,搭准政策走向的脉搏。
四是言论配合。资本都是贪婪的,出于利益的考虑,很多国外的投行会公开发表看空或看多的言论来配合QFII的炒作。想必大家都曾见过,有时候即便股市涨得很疯狂,很多国外的投行还是会发表看多的言论来营造氛围,但实际上QFII并未与“洋投行”保持一致地做多,相反他们会在看多的言论中卖出。心口不一,似乎是很卑鄙的事情,可它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了。而投资者往往容易受这些权威投行的分析报告影响,从而不断犯错,为QFII的获利买单。
正因为如此,QFII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抄到A股市场的大底。所以,我们进行波段操作,要学会通过观察分析QFII的动向来判断大盘的走向。当然,笔者并不是在贬低国内的公司,而只是进行了一个整体的比较。国内基金公司里面也有很多运作成熟管理规范的典范,能够理性客观地分析市场,为投资者带来持续稳定的回报,而QFII同样也有失手的时候。只不过,QFII因其过往成功判断市场的先例,加上目前QFII并不多,便于跟踪,因而能够成为我们波段操作的有利参考。还有关键的一点,我们不要看外国的投行们怎么说,而要看他们怎么做。说,有可能只是吹牛,而做,则需要真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