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研究机构会有专门的研究人员对上市公司进行研究,然后出具调研报告。那么这些调研报告真的客观实际吗?
研究机构出具的调研报告,是研究人员通过收集行业数据进行模型分析计算后,对上市公司进行实地走访最终得出的。笔者认为这是专业的,但不一定是客观的。通过研读大量的调研报告,可以发现研究人员对自己研究的行业普遍持“看多”态度,即很多数据分析都是用来支撑其“看多”观点的。那些媒体评出的“最佳行业研究员”并非是对行业的景气度作出了准确的预测,而是对行业的数据做到了充分的搜集。然而,这样的研究报告容易对投资者造成误导。
另外,作为券商的研究员,所作的调研报告会不会涉及券商的利益?如果其服务的机构持有一只股票,研究员便有可能发布“看多”的调研报告来推高股价;而如果该机构准备建仓一只股票,则可以通过研究员发布“看空”报告以打压股价。这样的事在A股市场屡见不鲜,已落马的北京首放汪建忠2即是通过建仓后以看多的方式推高股价,然后完成出货。因而,调研报告很多时候反映的仅仅是研究人员的个人看法,其论证的数据可能正确,但方法却是隐晦的,结果自然可能具有欺骗性。
那么,如何看待调研报告呢?笔者认为,需要谨防三类调研报告。
第一类是火上浇油型。这类调研报告顺应投资者的需求,在股价上涨时持续看多,而在股价下跌时持续看空。这样的调研报告很容易得到投资者认同,因为其所说与市场目前的现状相吻合,但我们往往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盲信之下使自己逐渐脱离了客观的轨道。2007年,中国神华H股(HK1088)经历了一波大涨,从7港元附近涨至54港元。10月10日瑞银亚洲矿业主管白仲义与欧阳薇共同发布中国神华研究报告,将中国神华12个月的目标价大幅提升到101港元。而中国神华A股(601088)刚刚上市便连续涨停到83元,在报告的带动下继续攀升至94.88元,被A股市场的投资者称为“中国神话”。但既然是神话,就只能是镜花水月的故事而已,之后其股价一路崩跌,从94元跌到16元,而其H股也从57港元跌至8港元。如果轻信这种“火上浇油式”的报告,难免会输个精光。同样,那些股价已经连续跌到市盈只有几倍的股票,研究报告也会找出诸多理由来支持“看空”的观点,这时我们就需要保持独立和客观的判断来进行投资。
第二类是反复变卦型。调研报告应该是经由研究人员实地走访,通过已掌握的数据,用合理的方法进行价值评估并与同行业股票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当前股价是否具备投资价值的判断。促成这一判断的外在条件在短期内并不会经常发生变化,比如实体经济、公司所处行业等都是相对稳定的要素。在此情况下,研究人员如果对同一只上市公司股票的判断经常出现变化,这样的调研报告绝对不可信。而在实际市场中,你会发现这种报告屡见不鲜。
第三类是透支未来型。在前面价值评估章节里,笔者给大家讲解了市盈率、市净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很多对股票进行估值的方法。在很多专业的调研报告中我们同样会看到这些指标,但有的上市公司为了让你看好并买入股票,会把计算的时间大幅向未来推移。例如,当前公司每股收益只有0.1元,调研报告会预计3年后公司每股收益达到1元,这样从估值来看股价起码有10倍的上涨空间,这还不够,报告还会说10年后每股收益会达到10元,相当于有100倍的上涨空间,有多少人能禁得住这种诱惑呢?但是,未来的事又岂是一个研究员能掌控得了的?如果3年后公司亏损呢?股价必然只有下跌,投进去的钱只会打水漂。
关于“评级”,我们也应当理性地看待,利用评级可以在弱市时发现优质上市公司。虽然第三方只是从纯分析角度判断股票价值,并未考虑到大势拖累及具体可能遇到的不确定性因素,但我们可以把这些专业机构公开判断出的好公司作为考察标的。以基金为主的大机构会对这些公司悄然布局,跟着走便能少做很多无用功,踩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帮助投资者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