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二季度,权益类市场陷入调整,相对小众的可转债市场却表现出了避险特征。数据显示,截至5月16日,二季度上证综指跌幅为4.37%,同期中证转债指数跌幅为2.22%。与此同时,10年期国债收益率自5月份以来一路下行,债券市场行情回暖重新引起业界关注。(国际金融报)
股市震荡,债市避险。
攻守兼备的可转债基金表现又如何?
步入二季度,权益类市场陷入调整,相对小众的可转债市场却表现出了避险特征。数据显示,截至5月16日,二季度上证综指跌幅为4.37%,同期中证转债指数跌幅为2.22%。与此同时,10年期国债收益率自5月份以来一路下行,债券市场行情回暖重新引起业界关注。
1、可攻可退波动较小
今年一季度,受益于A股市场的强势反弹,加之增量资金的持续流入,转债市场取得不俗收益,但个券之间仍然有分化。数据显示,截至5月16日,年内中证转债指数涨幅为14.87%,同期上证综指涨幅为18.52%。受益于此,可统计数据的79只可转债基金中,年内最高涨幅为东吴中证可转债B(51.99%)。
二季度股市震荡调整也让可转债市场受到波及。在大量资金借助ETF入场、4月份经济数据超预期等因素影响下,债市曾一度短期承压,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4月底突破3.4%。
不过,自5月份以来,央行宣布降准,银行隔夜利率一度大幅回落至1%附近,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下行8个BP(基点)左右,资金市场流动性相对更加宽松。与三大股指相比,中证转债指数在二季度顶住了市场调整的压力,二季度涨幅为-2.22%,好于上证综指(-4.37%)、深证成指(-6.19%)和创业板指(-9.44%)的表现。与主流宽基指数相比,仅次于上证50指数(-1.66%)。
整体来看,可转债市场波动略小于股票市场。去年股票市场大幅波动期间,上证综指跌幅达到24.59%,而中证转债指数跌幅仅为1.16%。公募基金方面,截至5月15日,今年二季度以来,可转债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2.62%,略好于股票型基金(-3.23%)和偏股型基金(-3.05%)。
作为可转债基金的重要投资标的,可转债拥有股债兼具的特征,素有“可攻可退”一说,其回报率和波动率介于股票和债券之间。国金证券表示,由于股票的波动远大于债券,因此在股票持续上涨期间,转债的“进攻特性”会凸显,虽然转债涨幅不能和股票媲美,但表现好于债券。而在股票持续下行期间,转债的“防御特性”会凸显,跌幅小于股票。
截至5月7日,今年以来共有50只公募可转债和13只私募可转债发行。
2、债券风险不可忽视
尽管债券市场近期有回暖趋势,但仍不能小觑信用债市场暴雷的威力。近期,业内传出富贵鸟破产重整计划草案,其中,债务清偿率低至2.5%。而如此低的清偿率,甚至连利息都无法覆盖。一旦上述方案得到通过,普通债权人基本上都将严重亏损。这也导致多只公募基金不幸“躺枪”。
此外,受去年债市违约拖累,部分债券型基金仍未走出“踩雷”的泥潭,比如踩雷“16信威01”的信达澳银纯债、东吴优信稳健债券和东吴鼎元等。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信达澳银纯债年内净值下跌33.85%;东吴优信稳健债券A/C年内净值分别下跌4.91%和5.05%;东吴鼎元双债A/C年内净值分别下跌6.74%和7.06%。
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年内共发生64只信用债违约事件,合计违约金额高达428.46亿元,近两年违约债券数量和金额已经超过2015年至2017年总和。
长盛基金表示,可转债的债性只有在转股价格远远高于股价的情况下才会凸显,在转股价格和股价较为接近的阶段,可转债表现出与正股相同的波动,如果此时市场出现调整,可转债下跌的幅度也会很大;另外,由于可转债基金可以加杠杆操作,牛市后期再加大杠杆也是十分危险的。
3、可寻找超额收益机会
证券市场专业人士王斌伟认为,近期权益类基金调整是市场回调的缘故,长期来看,可转债具备配置价值。
对于后市可转债市场的投资策略,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表示,权益市场的反弹始于绝对低位的估值水平以及利好政策的推动,转债市场的反弹则始于价格所提供的安全垫,以及增量资金的持续流入。
展望未来,该团队表示,转债市场的核心目标已经从大势判断向结构判断转移,如何取得超额收益成为比何时入市更为关键的问题。落实至具体策略层面,主要有两条投资主线值得重点关注:一是行业景气度出现边际改善迹象的相关板块,具体建议关注基建、金融、通信、新能源等板块;二是基于盈利驱动的逻辑,具备逆周期属性的相关板块,具体建议关注大消费、TMT、环保等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