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修改的决定》,对2014年《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进行修改。
这次修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上市公司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和公众健康安全等领域重大违法行为,证券交易所将严格依法作出暂停、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这个退市制度就是,为长生生物量身定制。
深交所也表示,严把退市制度执行关,特别是对于严重侵害群众利益,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重大违法公司,坚决做到“出现一家、退市一家”。
长生生物退市的概率,几乎100%,投资者不要侥幸!
确实,像长生生物这样的无良的公司,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退市更是天理不容,监管层的做法确实值得点赞,但是这里还有几个问题。
长生生物自7月16日至今已经历9个跌停,较疫苗事件前夕市值腰斩,跌幅高达56.82%,市值蒸发135亿元,而有近2.5万名股民在此次事件中不幸踩雷,损失惨重,这些投资者该怎么办?
“我们监管的根本目的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投资者经常听到这句话,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大多数人被坑了只能是自认倒霉,为什么?因为合法的权益并不多。
例如,2017年证监会全年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24件,罚没款金额74.79亿元,同比增长74.74%。取得如此“骄人”成绩的背后则是一个个投资者被坑被骗的血泪史。
但以现行法律法规,这些行政处罚款项难以惠及因欺诈而受损的投资者。
首先是维权成本太高,在操纵市场、内幕交易领域,由于司法解释缺位,股民索赔的难度很大。
其次,虽然《证券法》第232条规定民事赔偿优于行政罚款、刑事罚金的原则,但行政处罚和刑事制裁在时间上往往先于民事赔偿,而在缴纳完行政处罚款或刑事罚金后还剩几个钱赔给投资者呢?
既然这么短的时间就可以为长生生物量身定制退市制度,那么可不可以在投资者权益保护的问题上也加快点呢?
长春长生于2015年底借壳上市,2015年上半年期间费用率比2012年以前“缩水”近半。成功借壳后,长生生物销售费用逐年攀高,2017年期间费用率更是达到47%,创近5年最高值。
也就是说,长生生借壳前突击业绩,并且还频繁卷入疫苗行贿案。然而长生生物,在去年11月就被查了,非但没多大影响。股价今年更是逆流而上,从二月初的12元左右一路涨到5月份的最高点接近30元。
而中国的股市强调审批的环节太多,市场准入门槛高,理论上讲有监管层“背书”的企业都应该是好企业,好的业绩最起码能够撑个两三年吧。
但是市场中却屡屡出现上市不足一年就业绩变脸的这种——精挑细选出来的坑人企业。同时由于监管能力不足,一旦进入市场后对行为、过程的监管缺失,导致了垃圾企业越积越多,股市里面处处埋雷……
这次长生生物因为舆论的压力被绳之以法了,那么这个规则以后有普适性吗,是不是只有民怨四起才可以特事特办?毕竟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情已经出现不少了,2008年的三聚氰胺,2011年的瘦肉精,2012年的白酒塑化剂,涉及到这些问题的有些巨头依然过得有滋有味。
股市要想发展的好,重点在于制度是否真正是市场化,而且考虑到股民尤其是中小投资者而不是寡头们的利益!
不要迷恋“放水”,股市现在最大的风险首先是制度风险。
进入2018下半年后,审核开始提速、过会率也正在逐步提高。7月份到现在,已有16家企业上会,加上取消审核的2家企业,拟上会数达18家。7月份拟上会数达22家,相对于6月份环比增长1.4倍。
今年以来IPO加速发行,市场不断扩容,通过新股发行来可以股市生态、优化股市结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动股市朝着价值投资的目标发展,但是前提是退市也要常态化。
2012年出台“新老划断”退市制度,当时限期18家暂停上市公司最终仅两家退市,其余均通过各类手段恢复交易,且引发爆炒。
2014年,号称“史上最严”退市制度出台,实施近2年以来,效果远不如预期。当时身兼欺诈上市和财务造假的万福生科起死回生,在复牌交易半年内被爆炒6倍。
今年以来退市出现提速,但这还远远不够,为相比IPO的堰塞湖,垃圾股的堰塞湖的清理已经是刻不容缓,目前股市处于低位,拆雷的困难明显要小的多,如果未来继续带病上涨,那么将是不能承受之重。
其次是经济风险,从金融板块的回升,到基建工程的大幅上涨,这系列现象背后实际上还是反映出未来政策的引导预期,但是我们依旧要擦亮眼睛认清目前的形势。
2017年,中国非金融业债务占到GDP的256%,超过新兴市场国家190%的整体水平及美国的250%。目前,每年仅宏观利息就达12万亿人民币,超过名义GDP增量8-9万亿人民币,过高的利息负担已经成为经济前行的重负,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绊脚石。
而在“防风险、守底线”的政策定调背景下,即使是放水,“大水漫灌”的概率也不大,现在放水要做的主要是解决信用风险,而不是重新吹泡沫,因此对股市持续上涨不要过于乐观。
当然,哪天你要是发现了国家政策有意搞活股市,或是实实在在往股市中放水,那么也别犹豫,风险先留给以后吧,先上车再说。同理,房地产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