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2月,索罗斯终于向东南亚诸国宣战了。
索罗斯利用泰国政局不稳及泰铢将被强制性贬值的谣传,大量抛售泰铢。与此同时,泰国国内银行也发生挤兑现象,引起泰国国内金融体系混乱。
1997年3月3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国内9家财务公司和1家房地产公司存在资产质量不高以及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索罗斯认为,这又是一个信号,说明泰国金融体系可能出现更深层次的问题,于是他便先发制人,抢先抛售泰国银行和财务公司的股票。泰国所有的财务及证券公司遭遇了大量的提款,金融市场一片混乱。为了捍卫泰铢地位,泰国政府动用了20亿美元进行干预,才使这场风波暂时平息。
然而,索罗斯并没有就此罢手。此后,以索罗斯为首的对冲基金联合开始大举抛售泰铢,泰国政府难以抵挡,泰铢的汇率不断下滑。5月份,金融市场上关于泰铢贬值的谣言再起,索罗斯抓住机会,继续大量抛售泰铢,引发了近一周时间内泰铢对美元汇率的大幅波动。泰国央行倾全国之力,被迫动用50亿美元进行干预,于5月中下旬开始了针对索罗斯的一场反围剿行动,意在打垮索罗斯的意志,使其知难而退。
泰国中央银行首先与新加坡和香港的金融当局组成联军,动用约120亿美元的巨资吸纳泰铢;其后他们又效法马哈蒂尔在1994年的战略战术,用行政命令严禁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索罗斯大军;第三步则大幅调高利率,隔夜拆息由原来的10厘左右,升至1000至1500厘。泰国政府的这一有力反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于银根骤然抽紧,·利息成本大增,致使索罗斯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损失了3亿美元,遭到了当头一棒。此外,泰国政府还严禁国内银行拆借泰铢给离岸投机者,临时分隔离岸与在岸市场。这些措施终于使泰铢汇率再次站稳,并给投机者以重创,泰铢渐渐升至新高位。
然而,索罗斯毕竟还是索罗斯,他并没有被泰国方面的虚声恫吓所吓倒。凭借其“反射理论”和多年投资经验,索罗斯分析认为,泰国中央银行所能使出的全盘招术也就莫过于此了,况且这也并没有让自己陷入绝境,所受的损失相对而言也只是比较轻微的。从某种角度上看,索罗斯认为,他已经赢定了。事实上,这同样是他的一个惯用手法—“找找市场的感觉”。德鲁肯米勒在风暴过后据此解释道:“建立大的头寸之前,先做一下实验,这在股市、汇市、期市中都适用……事实上,(对泰铢)3月份的进攻就是这样一种实验。”对于东南亚诸国而言,这场暂时性胜利只不过是苟延残喘,根本挽救不了东南亚经济崩盘的命运。
索罗斯为了这次机会,已经准备了数年之久,自然不会轻易善罢甘休。泰国方面的反击反而让他找到了感觉,在他看来,泰国央行实力不济,已经是强弩之末。他决定再一次发动攻击,三战东南亚。
1997年6月19日,泰国差瓦立政权经济班子的核心人物、主管经济事务的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庵雷·威拉旺引咎辞职,索罗斯及其他金融投资家们再次看到了机会,他们憋足了劲,对泰铢发动进攻。
索罗斯指挥对冲基金组织开始出售美国国债以筹集资金,扩大资金的投资规模,并于6月下旬再度向泰铢发起了猛烈进攻。刹那间,东南亚金融市场上狼烟再起,混乱不堪,对抗双方展开了殊死的争斗,泰国的各大交易所成为了聚集人群最多的地方,人们争先恐后地将手中的泰铢大量抛出,使泰铢狂跌至1美元兑换28泰铢的新低,股市也从年初的1200点跌至461.32点,跌幅超过了50%,创下8年来的最低点。对此,泰国中央银行抛出了50亿美元进行干预,但杯水车薪,泰铢依旧下跌不止。
只有区区3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泰国中央银行历经短暂的战斗,便宣告“弹尽粮绝”,面对对冲基金组织铺天盖地的攻势,他们要想保持泰铢的固定汇率显然已经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