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泰国1996年末的银行利率高达13.25%,居亚洲各国之首。
短期债务比重高,至少说明两点:一是其中的投机资本比重大,投机资本必然是短期资本;二是泰国政府的还债压力大,因为经常有到期的债务需要清偿,容易顾此失彼、焦头烂额,而且容易昏招迭出。因为归还短期债务,也就意味着资本要外流,会迫使国内经济增长随之减缓,进而需要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报这“一箭之仇”。
现在回过头来看,索罗斯正是从这一系列分析中得出1997年是引爆亚洲金融危机的最佳时机,而在这其中。又以从泰国开刀最合适。
一方面,1996年泰铢的高利率已经使得泰国经济雪上加霜,具体表现为企业负担加重,纷纷向国外寻求低成本融资;银行不良资产增多;政府对外负债扩大,1997年泰国外债规模高达90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50%。
另一方面,这时候的美元处于持续升值通道中,美元的升值使得实行盯住美元汇率的泰铢十分尴尬—因为美元汇率的上升,会迫使投机资本流出泰国,从而导致泰铢贬值;泰国要想维持住固定汇率,就必须动用外汇储备来接盘。
那么,这时候的泰国政府能不能动用外汇储备来达到效果呢?这就要看它有多少外汇储备了,而这也正是索罗斯所密切关注的。
有了这样的“知己知彼”,索罗斯的“百战不殆”就有了相应保证。后来泰国金融危机的爆发过程,正是按照索罗斯所分析的这种货币经济学原理来进行的,最终导致泰铢崩溃、泰铢汇率自由浮动的结果。
至此可以看出,索罗斯的确更善于从全球经济、政治时局来宏观把握形势。他知道,在这其中美国是龙头老大,所以从更透彻地了解美国入手,会有助于他把握这种投机和投资,这是他“苦心钻研”的结果,而不是什么“阴谋论”。其他任何人要想诋毁索罗斯,无论是索罗斯本人还是别人都不是那么很服气。甚至,在美国政府上层也有不少人公开为他叫冤和辩护。
1997年8月,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东盟会议上严厉谴责索罗斯等人的行径,在场的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就立刻站起来为索罗斯辩护,气氛一度相当紧张。这就多少能从一个侧面证明,以索罗斯为首的全球金融投机者攻击东南亚国家的金融体系,在某种程度上符合美国的利益。
从美国国内来看,索罗斯的这种攻击行为在上层赢得了许多好感,这一点在国外常常被看做是美国政府公然支持的结果,是美国政府向其他国家发动金融攻击战略的“一部分”,让索罗斯有口难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