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透美元就吃透未来
总体来看,索罗斯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他比别人更了解美国,更了解美元,更了解全球资本主义体系漏洞,以及资本主义体系和社会主义体系之间的裂痕。在他看来,谁要是吃透了美元,也就意味着吃透了未来。
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亚洲国家经济虚热的背景下,索罗斯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些国家有什么能力维持住这样的固定汇率呢?如果能够维持得住,那又能坚持多久呢?如果维持不住,那么原来用固定汇率吸引外资的优势就不复存在,从而会彻底动摇这些国家的经济基础。
事实上,美元兑全球主要货币的汇率从1995年开始就从原来的贬值转为升值了。这样一来,也就带动这些盯住美元汇率的亚洲国家的货币也不得不跟随着美元不断走强,这就出现了两种后果:一是这些国家的出口竞争力受到削弱;二是这些国家的货币被人为高估,亟需国内经济面做支撑。但这两者是一对矛盾:出口竞争力削弱了,国内经济就无法支撑得起来。例如泰国1995年的出口增长速度高达24%,1996年就下降到只有3%,从而导致1995年泰国经常账户赤字高达162亿美元,超过GDP的8%。
要知道,经常账户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收支项目。经常项目逆差就意味着这个国家要靠借钱过日子了。虽然国家借钱和老百姓民间借贷不一样,但实质是一样的。
国家借钱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货币贬值,迫使出口商品成本降低,从而硬要从中挤出一块出口盈余来,用贸易盈余来弥补经常项目赤字。但这样一来就会动摇原来的固定汇率制度,因为政府在用实际行动操纵汇率,所以这是一对矛盾。二是国家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用资本项目盈余来弥补经常项目逆差。但这样一来需要有一个开放的资本市场,只有资本可以自由地流入流出并且流入大于流出,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那么,对照当时的泰国,是否具备这样的条件呢?泰国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所以它根本无法通过货币贬值来调节贸易逆差和国际收支,剩下来只有采取另一种措施,那就是加快资本市场开放,通过高利率政策来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
而这样一来,又恰好给索罗斯等国外投机资本进入泰国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虽然这些都是投机资金,却是泰国政府同样需要的,因为这也是一种资本流入。
对于索罗斯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投资投机两相宜—用于投资,可以无风险地实现套利,因为泰铢的利率提高了;用于投机,正可以用它来冲击泰国的固定汇率制度。
而对于泰国政府来说,这无疑是饮鸩止渴—明知这是一种危险选择,还不能不这样做,否则经常账户赤字如此之高,政府就无法运转了。
所以从数据上看,外国私人资本流入流出泰国的数额1989年还分别只有1千亿泰铢左右,1994年就分别达到1.5万亿泰铢左右,四年中增长了10多倍;更要命的是,随着国外资本流入规模的加大、流入速度的加快,其中短期债务余额所占比重越来越大,1996年末泰国701亿美元债务中短期债务所占比重高达65.2%。
短期债务虽然也是资本流入,但如果比重太高就不见得是好事,要想方设法把它锁定、变成长期资本,才能更好地为本国经济增长服务。而要做到这一点,在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前提下,最有效的选择是提高利率,而这又会造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