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以“失败的哲学家”自居
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索罗斯说:“我宁可帮错人,也不能只做那些官僚的表面工作。”随后,他开始建立属于自己的一系列慈善机构,致力于推动开放社会和帮助别人。
顺理成章地,索罗斯听从老师的意见,把经济和金融行业确定为自己的就业方向。当时的索罗斯曾经因为贫困几乎辍学,但他求学若渴,并且还写了一本名叫《意识的重负》的书稿,只是还没写完就不得不搁置下来。这正应了一句俗话:“无论理想多么丰满,现实是单薄的”—面临毕业,他必须首先找到工作养活自己。
更何况,当时他就对这部书稿内容很不满意,写完后就马上否定了自己原来的观点,扔在了那里。
1961年1月,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上台后修改了利润平衡税条例,阻止美国投资者购买外国股票,这对专门从事欧洲股票交易的索罗斯来说不啻是一个沉重打击。所以这时候31岁的索罗斯又重新点燃了当一名哲学家的梦想。他从1961年开始,每天晚上和周末的时间都用来修改《意识的重负》,希望能把它正式出版。
一连修改了3年,直到1963年他仍然感到不满意,连自己都觉得不知所云,但还是把书稿寄给了波普尔教授。他想,如果能得到这位全球著名哲学家的肯定,或许书稿离出版就不远了。
可是,当时61岁的波普尔收到书稿后已经想不起来索罗斯是谁了,但依然热情地进行了回复。当他后面得知索罗斯不是美国人,而是来自共产党统治的匈牙利时大失所望,所以只是敷衍索罗斯继续探索下去。而这时候的索罗斯已深深知道,从事哲学研究这条路他无论如何是走不下去了。
正因如此,索罗斯一辈子以“失败的哲学家”自称,并为此感到自豪。有一次,他甚至把他在维也纳大学的讲座题目就定为“失败哲学家的再次尝试”。而在《带你走出金融危机》一书中,索罗斯干脆单写了一章,名为“失败哲学家自传”。直到70高龄后,他依然希望自己能够在哲学上有所建树,梦想别人在称他“投资家”、“慈善家”的同时也能叫他一声“哲学家”,并且他把后者看得很重。由此可见,人的理想是不灭的。
不过用今天的眼光看,索罗斯的这种哲学素养在他一生的投资生涯中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擅长用严谨的哲学思维来思考全球政治经济时局变动及其内在规律,缔造了现在的索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