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1966-1969年牛市股顶不同的是,1970-1973年的牛市股顶经过二次测试点(D点)之后,各种现象迅速出现(见图3-3)。正如前面章节中所述,股市回升经过二次测试后,成交量大幅度减少,购买力表面上增大,且抛售压力略有增加。然而,随着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迅速下跌直至股市疲软信号出现,股市二次测试后并没有出现股票分散过程.虽然成交量无规律地下降(E点),但抛售压力的飘升形象地表明了股市抛售股票的减少。
抛售压力大于购买力进一步说明了供应正在增加,卖家占据股市。根据罗瑞的分析,抛售压力大于购买力,形成卖出信号.同时,随着购买力指数急剧下降,需求严重紧缩,买家也无意于低价买入股票。在这种情况下,1月底股市疲软信号出现,股市突破冰线((F点)。
1972-1973年牛市股顶最后阶段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200天移动平均线(G点)经过测试后,股市试图反弹,因此股市突破冰线时股指下跌暂时中断。很显然,股市回升中股价迅速粼升,促使投资者逢低买盘或提前卖空补进。不过1973年2月13日成交量急剧萎缩,降至冰线之下(H点),不久之后股指回升结束。股指立刻’卜跌,而成交量急剧增加,需求渐渐消失。这些现象有利于确定成交量增加点是否是股市最终供应点,是否是卖出信号.随着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低于2月初下跌低点,股市成交量放大,抛售压力增强,这些足以确定2月13日成交量急剧放大点就是最终供应点。
相对而言,为期7周的股市股顶形成过程很短暂,这说明主要股市下跌之前股票分散时间没必要很长久。自1929-1932年熊市以来,1972-1974年熊市被认为是最糟糕的股市。但后来2007-2009年股市崩溃成为股市的最坏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