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随着股市转好,又出现了一轮新的公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的小高潮。不由让人联想起2007年的“公转私”狂潮,股市转暖似乎与公募基金经理的更换呈正相关关系。市场的大幅回暖,吹皱了基金经理的一池春水。
2009年1月,信达澳银基金投资总监曾昭雄就向公司提出辞职,但很快便以合赢投资主席的身份公开亮相。2009年1月,涉及基金经理变动的基金数量达到14只。随着融通基金张野“老鼠仓”案的发生,4,5月份,“公转私”更是高潮迭起,大有赶超2007年之势。
其中,让业内最为关注的是2009年5月27日交银施罗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披露投资总监李旭利辞去公司蓝筹股票基金经理职务。这位被人称为“基金业大佬”的人物,所去之处是裘国根掌门的上海重阳投资。
这两位资本市场大佬很快就携手,在2009年7月成立了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业界称其为“新重阳”。“新重阳”注册资本金为3000万元,主要从事外部客户资产的投资管理工作,而原上海重阳投资有限公司(以“F简称“老重阳”)则是负责公司自有资产的投资。李旭利也拥有了“新重阳”的主要股份,深圳华强集团和浙江一家公司象征性地持有少部分股权。2009年7月31日,华润信托深国投发布公告,重阳系列的投资顾问由老重阳变更为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尽管名字相似,但“新重阳”与“老重阳”在业务上的区别则是相当明显,“老重阳”实际上是管理裘国根自己的钱,而“新重阳”则是一家标准的资产管理公司,并且引入了合伙人制度,堪称集体作战。新公司注册资本仅3000万元,远低于“老重阳”。
李旭利在媒体采访时坦言,“我虽然在公募基金担任投资总监多年,但毕竟是职业经理人,收有限,没有太多的钱来抬高新公司的注册资本”。不过,这3000万元的注册资本也体现了两位大腕对“新重阳”未来公司发展的设想,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公司考虑的是10年后的发展远景,并不很高的注册资本也为以后引入更多的合伙人留下空间”。而在未来“新重阳”的投研体系中,李旭利与裘国根的分工将十分明确,前者主管研究,后者主管交易,两人共同决定投资决策,从投资风格上而言,两人各有互补,裘国根善于自下而上选股,而李旭利更善于自上而下选股。
在团队布局上,李旭利似乎在打造比公募时期更强大的团队。截至2009年8月,“新重阳”的投资团队包括15名投研人员,公司的总人数超过20人,在目前的私募机构中规模较大。其中分析师11名,包括2名资深分析师,资深分析师从业经历都超过10年,且都有国内外著名卖方机构的工作经验,获得过“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等荣誉,“未来公司还将有多名资深分析师加盟”。
这些背景让由李旭利和裘国根在2009年8月底携手合作发行的首只产品—重阳三期也获得了客户热捧。重阳三期的申购起点是300万元,有效地突破了新《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管理办法》中信托产品“50人”的限制。后经华润深国投确认,截至2009年9月初募集完毕,该产品发行规模接近12亿元,媲美一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甚至要比一些小型基金规模大,创下阳光私募信托的规模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