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股民亏钱、基民大赚的财富效应刺激了基民乘数级迅猛增长。据有关方面的数据统计,自2006年10月以来,仅有3成股民在10月至11月中旬赚钱,而获得与大盘涨幅相当收益的股民数量甚至还不到1成;与此同时,基金重仓股的出色表现,让证券投资基金的净值也在近一段时间不断攀升,净值翻倍的基金高达数十只,而一些基金的累计收益甚至约达150%,9成以上的基民在四季度赚钱,与股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基金在市场接连上演疯狂。
各大基金公司捷报频传。当时各大银行、券商销售网点,很多都已经出现了至少数十米的排队购买队伍;而各基金公司的电子网站,则因交易量过于庞大而速度奇慢,一两个小时不能登录成为正常现象,在此情况下,各基金公司出现了“走后门”买基金的情况,一些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因为怕买不到而提前预约。
公募基金发行规模一个比一个大,纷纷一成立就成为百亿级“航母”。嘉实策略增长基金在发布募集信息公告后,投资者反应热烈,嘉实基金网站日浏览量超过10万,客服咨询电话日均上万次。为了合理控制基金规模,嘉实基金决定缩短发行时间至1天,这也是基金发行中的第一次,然而就这一天,嘉实策略增长基金即刻成为中国基金业第8只百亿基金,也是2006年诞生的第6只百亿基金。半个月前,工银瑞信稳健成长基金发行一天,规模已超120亿元;拟发行40亿份的华夏优势增长基金两天就结束发行,创下基金发行的最快纪录;广发优选基金随后也创下首发184亿元的历史纪录
、作为一个职业投资人,赵军已经幸运地抄到了公募的底,“我从1998年开始,经历了这个行业从无到有,从发展到泡沫,而你不可能再遇到这样的辉煌了”。当他意识到了这个行业出现顶部的时候,自然是思考用什么方式逃顶。此时,一个机遇破天荒地来到他的面前—一个海外做投行的朋友,邀请他一起合伙做海外基金。而作为一个投资人,如果要从事基金行业一辈子,那么终极目标,就是成立自己的公司。那时候,海外发行基金的条件要宽松得多,新加坡、香港等地,只要你有合格的经营体,一批忠实的投资者,合法的托管行、经销商等,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发布基金。赵军当时的心理期望不高,说发1亿元足矣,没想到在2007年年初,新发基金一下子就发了17亿元。赵军觉得机会成熟了,向公司递交了辞呈,转向了投资事业的另一个起点—创立自己的私募品牌淡水泉系列。
与他同时急流勇退的还有同事王贵文,后者很快成立了隆圣投资,推出隆圣系列。嘉实基金在2007年7月21日发布了两人离职的公告,正式证实了两人离职的消息。
其实早在一年多前,嘉实基金的基金泰和和基金景福的基金经理魏上云就在2006年8月离开嘉实,筹备私募基金公司—也就是后来的云程泰投资。2006年10月,嘉实稳健基金经理田晶和嘉实理财通基金经理刘欣也陆续被从公司官方承认的投资团队中除名。很有意思的是,后来田晶加入赵军的淡水泉,成为淡水泉系列的投资核心团队成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