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的暴跌幅度,几乎可以与全球证券历史上的任何一次股灾相提并论。日本1989年股市泡沫破灭,日经指数从1990年1月的37189点到2003年4月最低的7831点,经历了漫长的下跌,最大跌幅达到78.9%。中国台湾股市在经济过热后也出现崩溃,从2000年2月的10 128点到2001年9月的3592点,跌幅达64.53%,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香港恒生指数从1997年7月的16365点到1998年8月的7275点,跌幅达55.55%;最剧烈的1929年金融危机,以终极顶点的熊市开始到结束,跌幅达近90%,耗时33个月。不过,很多经济学家不愿意将中国A股的暴跌与1929年的美国股灾相提并论,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凯恩斯主义”。
处在市场严寒期的私募,在情绪上十分低落。
石波曾在2009年年初发表文章感慨:"2008年的市场是一个断裂市场,是对过去14年牛市的一个否定,中国A股市场甚至成为人类历史上第6大超级大熊市。这次崩塌距离1994年上一轮那场A股的78%跌幅已有14个年头了,是我们14年投资生涯没有遇到过的。”
然而,是祸是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他们都是十分矛盾的事。
何震们无奈地面对这场挑战。如果这样的情况继续持续,他们是否还能生存?他们估计可以耐心等待的时间大约是一年半。用何震的话来说,如果市场继续恶劣,到时候“不只是寒风刺骨,而是冰川”。何震承认,一做私募就遇到熊市的确不太走运,不过正好可以休养生息,“反正,投资是个长期的事业”,他如此自我安慰。那时候,他主要就是打新股—问题是IPO也暂停了,他只好默默地等待更好的买点出现。而公司在开支方面也一直缩衣节食,既没有招募什么新人,也没有动用太多的成本宣传。
这段时间,这批刚转型的私募们反倒利用难得的清闲时光,每周聚在一起,分享一些经验,聊聊刚发生的有意思的事。
相比较而言,何震、吕俊可能还算是幸运的,因为肖华至少比他们早在市场上拼搏了1年的时间,而这一年好不容易赚来的利润,都随着熊市的惨烈暴跌几乎丧失殆尽,甚至因为出现了亏损而背负难听的骂名—截至2008年6月初,肖华公司旗下的尚诚证券投资集合资产信托成立以来收益率为-15.67%。有很多人质疑“这群公募叛逃者过得好么”?
“叛逃者”心里衡量的是他们如果此时此刻仍留在公募的机会成本,其间的滋味想必有苦难言。相比之下,另外一些在2007年成立阳光私募的其他流派,心态则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