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企业能够长盛不衰而大多数公司只会消亡?近百年的历史中能够持续获得成功的企业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大多数企业都随着岁月的流逝消失了。
是什么原因让那些成功者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呢?经过深入调查发现: 那些长盛不衰的公司都有一座很漂亮的办公大楼。于是得出结论说: "就因为它们都有一座漂亮的办公大楼,所以才保持了长期的持续繁荣。很显然这个推理和结论都很扯淡。但并不是所有的推理都这么容易判断正误,很多事情我们自以为推理很严密结论很正确,但实际上可能和上面的推理一样荒唐不靠谱儿,只是表面上看去没那么明显而已。”
以上是《基业长青》一书中的一段论述。事实上股票市场中每天都在发生这种谬误。同时这也是散户最容易犯的错误,本来是市场整体在上涨,他们却以为自己选中了牛股;本来是被潮流裹挟了进来,他们却以为是自己的决策;明明自己拿在手里的只是一个没任何优势的“存量”公司,不断贬值会是它无法逆转的宿命,但一些被套的人们却指望它一飞冲天取得超常发展。
2007年的疯狂上涨已经透支了所有的利好却还有人在畅想8000点。大势转跌时覆巢之下势无完卵但很多人却仍在个股的估值上纠缠不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不仅是散户和新手每天在犯这样的错误,很多大户和机构同样懵懵懂懂。
对大多数人来说,股市的复杂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分析能力范围,所以才会有人提出只要“模糊的正确”,而不要“精确的错误”。大方向的正确才能确保结果是正向的,如果大方向错误,那么细节再完美结果也只能是一个负数。
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国和日本的关系还比较融洽,那时候长征系列火箭因为出色的性能和发射成功率已经扬名国际,而日本相比之下则在火箭方面乏善可陈,于是日本方面提出要求希望能到长征火箭的生产现场研究学习。
为了表示“友好”,中方同意了日本的参观要求,结果日本方面的专家参观完后发现,长征火箭的工艺和产品与日本同类产品相比都显得非常粗糙。他们不无自豪地嘲笑了长征火箭的“落后”,认为日本的产品要比长征系列精密的多,没有什么是日本不能生产的。于是在20世纪末H2型火箭发射上天后, 日本便自信地宣布其航天技术已经进入世界一流水平,并在随后发布了一系列宇航计划。但是,紧接着便是一系列的失败接踵而来。
股市中需要的同样是这种“粗糙的正确”而不是“精致的错误”。你用什么操作软件、遵循的哪些技术指标、分析手段有多么强大、统计数据有多么全面,这都只是次要的细节问题,而最重要的则是建立在力量对比基础上的大势判断。这才是决定操作到底是“正”还是“负”的关键。
从大的方面来说,顺势还是逆势决定了操作的成败;从个人选择上来说,做一个投资者还是投机者同样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股票买卖虽然从动作上来说非常简单,但如果要对行情的运行方向做出判断却涉及到了非常广泛的领域。大的方面来说包括了经济分析、政策分析等宏观方面的大势判断;小的方面又要对行业周期、企业状况等进行局部研究。
而日常操作又要考虑盘面的量价关系等技术要素。对大多数散户来说,如果想面面俱到那是不可能的,于是“偏科”便是大多数成功者的显著特征。
巴菲特是企业分析的行家里手,但对市场分析却并无突出建树;索罗斯是市场分析的成功典范,但似乎很少长期钟情于一家企业;江恩的时间理论只针对日常交易,而对大政策及经济运行却没怎么涉及。他们都是成功的,但同时也都是“偏科”的。
任凭弱水三干,吾只取一瓢饮耳!那些需要仰视的成功人士尚且都是偏科生,他们在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能取得的年度平均成绩也只是百分之二三十而已,但很多小散冲进股市却怀揣暴富的梦想。什么都不懂却时常幻想着吃尽大波段和小波段的所有利润。不知不觉的认识水平却想获得高回报的收益,这是多么荒谬的思想组合?
有人说:你的心在哪里财富就在哪里。这话在一般工作上是有道理的,心里喜欢的事情自然会将注意力吸引过去,紧接着时间、金钱等资源也会跟着流向那里,如果你喜欢的是一门外语,长时间的学习自然会熟练掌握;
如果你喜欢的是服装设计,经验积累同样能成为出色的设计师;如果你喜欢人事管理,几年的实践后也能成为优秀的人力资源经理。
但是股票市场完全不是那样,多劳多得、勤勉忠诚、尽心尽力等在其他行业适用的原则在股市里并不一定有效。因为A股市场是一个兵法的世界,那里更适用斗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