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察企业的管理素质
卓越的管理是企业保持成长的先导和基础。所以,我们首先要考察一下企业的管理素质,其经营者是否有良好的专业素质、顽强的进取精神和超前的创新意识?
2.考察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
公司产品超平均的需求成长,是公司股票成长的主要客观基础。所以,我们必须考察公司产品的销售成长率有多高,这种需求成长率未来趋势如何。比如,电子计算机及配件工业在中国属朝阳产业,起码在数年内市场需求会持续扩张。所以,深科技、实达电脑、东大阿派近年来保持着50%以上的高速成长。彩电在中国城市正处更新换代阶段,有着八亿农民的广大农村尚是一片等待开发的“处女地"。因此,这个行业可望在数年内仍保持旺盛的需求,这是长虹、康佳等公司能够保持高速增长的直接原因。
3.考察企业产品的劳动成本
低廉的劳动成本是企业产品保持强大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因此,不能不计算一下劳动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比率是否适中或低下,劳资矛盾是否会影响盈余的成长。如康佳集团将生产基地搬至东莞,建立康佳电器城,又与陕北、牡丹江等地电视机厂建立联营公司,利用内地廉价劳动力,就有效地降低了劳动成本。
4.考察企业原材料供应是否稳定可靠
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与股票无多大关系,其实不然。一个企业所需的原材料是否控制在自己手中?如若不能,其所依赖的供应商将来是否可能对原材料大幅度加价,影响你公司产品的成本和正常销售?这个问题对于使用稀缺材料的公司尤为重要。
5.考察企业产品价格是否富有弹性
在通货膨胀和成本日升的经济环境下,几乎每一家企业都必须时时提高产品售价,以便跟上通胀和成本的上升,价格弹性也就成了企业持续成长的一个因素。可是,在高度竞争的市场里,公司往往很难提高产品价格,以致盈利受到成本的严重侵蚀。在产品价格受政府控制的情况下,公司自然没有价格控制权,而在公司能够主宰价格的情况下,则很容易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客户而维持自己的利润水平。所以,从公司长期成长出发,应当考虑公司是否控制同类产品销售的相当一部分,从而能在必要时顺利地提价。
6.考察企业发展的软环境如何
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法规,对企业经济的持续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凡是国家急需发展的新兴或短线产业(行业)可以享受种种优惠和保护,而国家需要调整、压缩的长线行业则要受到众多限制。如经济特区、重点开发区实行比较灵活的“特事特办”企业享有较好的发展机会。一家公司如果其经营受国家及地方政策、法规等方面的限制,纵然有天大的能耐也很难出现高水平的持续成长。所以,当投资者寻找成长股时,必须看一下企业的发展方向、行业性质与国家、地方的宏观产业政策是否相一致,会不会受到哪方面的限制,一句话,也就是企业发展的软环境如何。
7.考察企业技术开发和产品更新能力
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是延续发展,保持销售持续成长的关键。海尔集团、美菱集团在家电产品群雄竞逐的市场上保持稳定成长,与它热心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不无关系。海尔集团投资近亿元巨资成立电器研究所,新产品层出不穷;美菱集团采取“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战略,不断推出符合时代需要的畅销产品。深科技由于开发出独特的高技术 MIC磁头畅销国内外而盈利大增,成为 1996 年的股市明星。1997 年投资者要密切注视桑达公 司。该公司已完成 1995 年国家级重点新产品数字程控调整机的开发试制工作,并投入生产。该项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二三家公司能够掌握,预计会给桑达公司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经济效益。所以,挑选成长股要把公司是否将科研和发展置于重要地位、舍不舍得投资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8.考察公司无形资产
公司有驰名品牌,其企业受经济周期影响小。我国目前买方市场的态势已经形成,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利益追求已不仅仅是一件满足其实用需求的“实物产品”,而是一个既能满足其实用需求,又能满足其精神需求的“品牌商品”。现在几乎没有人不对品牌感到兴趣。品牌是销售扩张的“门票”。有了驰名品牌,就能占据市场领导地位,享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在美国如果有人说:“我们去喝杯可乐吧?”其实意思是指我们喝杯饮料。可见,可口可乐成了饮料的代名词。如果我们企业的品牌有了可口可乐这样大的名气,何愁产品没有销路?另外,企业所在的行业受经济周期影响小也很重要。一个小小的吉列刀片之所以能行销全球,赚取巨额利润, 除r 它是驰名品牌外, 还与它几乎不受经济周期影响有关,因为你总不能由于经济不景气、收入下降就不刮胡子!
9.考察公司扩张潜力
公司如果股本少,大股东持有大部分股票,那么由于股票主要为大股东控制,企业的经营状况与其利益休戚相关,必然使大股东尽心尽责。股本少的公司扩张潜力要比大公司大。
10.考察公司的投资政策
如果一个公司要保待延续成长,必须要保持合理的再投资比率。换句话说,公司把其盈余的多少用于再投资,决定着公司所具有的持续的发展潜力。公司将盈余用于再投资越多,公司的持续发展潜力就越大;反之,公司将每年的盈余都分光吃光,发展就无从谈起。
前面已经交代过,寻找成长股的方法是没有绝对准确的,投资者只能在实践中反复探索,细心捉摸,而别人的意见只是参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