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只不过是鬼话
支撑!支撑!这个词害人不浅。我为朋友分析了当前资金面供求关系,以及他持有股票的上市公司经营情况以及技术面走势,得出的结论是股票应当卖出。但朋友就是不卖,我问朋友何故,朋友说:“听别人分析,这只股12元是支撑位。”因为有支撑位,所以他不卖。他是15元买的,现在跌到13元,去了十几个点,当然有些不甘心,而支撑位则让他看到了希望,认为在12元上方的下跌会是"最后一跌”。最后这只股票到了12元后,什么支撑位也没有看见,犹如石沉大海深不见底地一路跌了下去。
最后一跌后还有下跌,当下跌的趋势形成,每一天被投资者幻想为最后的一跌都会成为新的一跌。而支撑位,往往是大多数投资者心里的一根救命稻草都想等到支撑位来一波反弹,兴许反弹力度大一些,还能反败为胜实现赢利。
如果所有人都等着到支撑位见底反弹,股价往往到了支撑位还会继续下跌,这是很有趣的一个现象。当股票的持有者都认为股价到了支撑位后会反弹,这会成为一种“集体性的等待”,一旦股价到达了支撑位,所有人都会紧绷神经,而当其中的一个投资者经过等待后发现股价并没有见底反弹,就会选择卖出。于是第二个人、第三个人就会加入卖出的阵营,结果支撑位一下子就被跌破了,变得不堪一击。
正是由于大家都过度依赖支撑位,往往容易放纵自己,浅套时告诉自己:“等一等,到支撑位就会涨。”于是越陷越深。股价的支撑点在哪里?分析人士总是能够给出明确的价位或点位,其实就是股价的5日、10日、30日、60日均线。这些是不同区间市场的交易成本,分析师正是通过投资者心理的变化来确定支撑位。原理是这样的10日均线是市场10个交易8的平均交易成本,当股价跌到这里的时候,正好到达这些投资者的成本区,如果他们看好股价后市就会选择在这里加仓,从而使得股价能够止住跌势,而这个价位就能够成为支撑位。
请注意,重点是在“如果”,即这是一种假设,支撑位存在于投资者对后市仍然看好的前提下,但投资者是否看好后市我们不得而知。因而把这些均线价位看成是调整的终极目标本身就是一种假设,而在股市一旦形成了由牛转熊或中期的由升转跌后,这种假设往往害人不浅,不管是因为支撑位而坚守还是等支撑位而买进,都会成为假设的牺牲品。
根据支撑位的分析原理,投资者的交易成本会对股价形成明显的影响,那么一旦股价下跌到支撑位的时候没有止跌,就会跌破支撑位。此时用相同的道理会得到另一种截然相反的结果:股价到达支撑位的下方,支撑就会变成压力,股价往上碰到压力位就会承受快速涌出来的沽盘打压,我们该做的事变成了卖出。就是说,我们辛辛苦苦等着支撑位的到来,结果支撑变成了压力,我们等到的是新一轮下跌的开始。
结论:不要轻易相信支撑。
感觉——没什么第六感
凭感觉炒股能不能赚到钱?我们身边甚至我们自己都有过凭感觉买入股票的经历,也确实赚到过钱。这种非专业的、未经过充分分析就买股的方法,姑且叫它“草根炒股法”吧,因为有很多刚刚进入股市连一些基本术语都还听不懂的投资者就是这样炒股的。如此炒股能赚到钱吗?能赚到,但最后会亏掉。
如果毫无投资经历全凭感觉炒股,买到上涨的股票纯属“瞎猫遇上死耗子”,不过是运气好而已。那些有投资经验的投资者凭感觉炒股,确实有值得称道的地方:他们其实是因为过往自己炒过或跟踪观察过的股票历史走势在脑海中留下了一定的印记,当看到某只股票看上去就跟那些曾经上涨过的牛股“一样”时,就会激发他潜意识中的记忆,因而买入的这些股票就真的涨了。
但任何一只股票现在的走势跟以前的走势或跟另--只股票的走势都不会完全一样,甚至于有些看上去走势相同的股票也会走出相反的走势,因为其所处的时期不一样,政策不一样,其背后运作的主力风格也不尽相同。凭感觉炒股,不去分析影响股价的各种因素,只不过是胡乱折腾,能赚一次,却会亏两次。
有些投资者经常会问我:“请问这只股票会涨吗?能买吗?”
我经常会反向他们:“你看好这只股票的理由是什么?”他们的回答是:“感觉有行情。”我的忠告是,感觉并不能成为投资的依据。当然有投资者因为没有买入而错过了机会,但他们并不会怪我,因为这种凭感觉产生的机会连他们自己也不相信,这样的机会不要也罢。市场永远不缺机会,我们需要的是理姓投资、安心投资、快乐投资,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自信地投资。
感觉见底了?其实底下还有底!感觉股价够低了?其实明天你还会看到更低的!感觉房地产股票要来-波?马上就出来个房地产行业调控“国十条”!感觉要突破了?其实是向下突然破位!
结论:感觉真的很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