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股市分析]3.15晚会曝光人脸识别,数据滥用与信息安全考验旷视科技
今年的3.15晚会上,科勒卫浴、宝马4S店、MaxMara等部分商家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抓取包括性别、年龄在内的个人信息问题遭到央视的曝光,人脸识别的数据滥用与信息安全问题再一次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这对于正在申请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的旷视科技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科技是一家聚焦物联网场景的人工智能公司,主要面向个人(消费)物联网、城市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三大核心场景提供AIoT解决方案。这家公司以人脸识别、物品识别检测为大众所知,是目前国内人脸识别最大的技术供应商,同时还是目前中国市场上所有支付级刷脸解锁方案的供应商。今年3月12日晚间,该公司向上交所提交的IPO招股书获受理,其计划以发行存托凭证形式在科创板上市,拟募资60.18亿元。
旷视科技作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其IPO上市应该是深受市场欢迎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其IPO之路其实并不平坦。早在2019年8月25日,旷视科技就第一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两个月后赶上地缘政治风波、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之中。据路透社报道,在首轮港交所上市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尽管旷视科技、蚂蚁方面都回复了相关质询,但港交所未批准其IPO申请。当时负责承销的高盛、摩根大通、花旗等美国投行评估后也认为上市有风险。为此,2020年5月,旷视科技放弃赴港IPO,改道国内A股上市。
不过,旷视科技回A股上市的压力同样不小。目前A股IPO审核把关甚严,尤其是现场检查让不少企业退出了IPO。实际上,就在本月11日,与旷视科技并称为“AI 四小龙”的依图科技申请中止科创板上市流程,何时重启上市还没有确切消息。更早之前,柔宇科技、云知声等多家企业终止科创板上市进程。即便是已经在上交所排队的上市企业,也收到了数百个问题的拷问,还会面临随机抽查、现场检查的可能性,这些都是IPO公司在审核环节需要直面的压力。
当然,IPO环节的压力只是一种外在的压力。而就旷视科技的内在压力来说,或许较之于外在压力来说更甚。
目前国内的科创板市场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市场,既接纳业绩亏损公司上市,也接纳特殊股权结构公司上市。但旷视科技同时将二者揽于一身,这在目前A股的上市公司之中还是比较少见的。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旷视科技的归母净亏损分别为7.7亿元、28亿元、66.4亿元、28.5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亏损分别为2.4亿元、5.7亿元、12.5 亿元及10.4亿元。截至2020年9月末,其累计未弥补亏损为142.5亿元。虽然公司方面表示,公司亏损主要由于优先股以公允价值计量导致出现账面亏损所至,但排除这一因素,公司近三年的经营性亏损累计仍然达到了31亿元。
而该公司的股权结构也是同股不同权设置。招股书显示,持股5%以上的股东中,蚂蚁集团通过API持有15.08%股份,为旷视科技最大单一股东;阿里巴巴通过淘宝中国持有旷视科技14.33%股份;合并计算后,“阿里系”为旷视科技最大的机构股东,合计持股29.41%。中国国新通过两家公司合计持有旷视科技11.33%股份。而三位创始人印奇、唐文斌、杨沐的持股分别为8.21%、5.9%、2.72%,合计控制旷视科技2.42亿股A类普通股,占已发行总股本的16.83%。但由于采用同股不同权的架构,三人仍占全体股东可行使表决权的 70.28%,对旷视科技构成共同控制。
不仅如此,旷视科技虽然业绩亏损,但实际上却并不缺钱。截至2020年9月末,旷视科技持有货币资金13.85亿元,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14.02亿元,即现金、理财及其他投资类资产合计27.87亿元。因此,该公司的资金应该是很富余的。但在招股书中,该公司拟募资60.18亿元,其中,12.6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因此,这笔募资的合理性值得商榷。
对于旷视科技来说,最大的考验还在于人脸识别数据的滥用与个人隐私的安全性问题。2020年9月,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在演讲时公开表示:“曾帮助旷视科技寻找合作伙伴,包括美图、蚂蚁金服,让他们拿到了大量人脸数据。”虽然对于李开复的表示,有关方面予以了澄清或回应,李开复本人也表示是“口误”,但到底是不是“口误”,相信国人的眼睛是明亮的。毕竟人脸识别被滥用,人脸识别数据不安全的问题在现实中是一个客观的存在。
而且旷视科技否定不了的是,2019年9月,一张带有“MEGVII旷视”图标的视频监控图像在社交网络上广为传播。该图片显示,两名在教室中的女生身边,出现了相应的课堂行为数据,例如“听讲6次”、“趴桌子0次”、“玩手机0次”、“睡觉0次”等。虽然旷视科技当时表示,该课堂行为分析图片为技术场景化概念演示,其教育领域的产品专注于保护孩子在校园的安全。旷视会坚持正当性、数据隐私保护等核心原则。但这种数据完全是对学生隐私的一种侵犯,学生完全没有了隐私可言。
并且在旷视科技的宣传稿中,有“旷视助力3000余座楼宇的智能升级,包括中国尊、华润春笋大厦、重庆来福士等地标级建筑,每天服务通行人数1000余万”的语句,那么,人们要问的是,这些楼宇物业到底有没有对这1000余万人的生物信息收集权力?是谁赋予了他们这个权力?而一旦这些人脸信息外流尤其是落入不法分子之手,后果不堪设想。
实际上,人脸识别的滥用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多地开始立法严控人脸识别,甚至拆除人脸识别设备。2020年12月1日,天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其中明确禁止市场信用信息提供单位采集自然人生物识别信息。该《条例》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更早之前的10月26日,《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提请杭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其中明确规定,禁止强制业主通过指纹、人脸识别等生物信息方式进入小区。
而去年11月27日南京已启动对全市安装人脸识别系统的售楼处进行检查,南京本地的部分开发企业也陆续接到相关部门的通知,要求拆除人脸识别系统。
尤其重要的是,2020年10月19号,我国首部《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已经完成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流程。新规表明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需,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收集的个人图像、身份特征信息只能用于维护公共安全的目的,不得公开或者向他人提供。
而今年3.15晚会,央视曝光“摄像头滥用人脸数据”问题,显然也是与当下的大环境分不开的。可以说,人脸识别所存在的问题,已成为一种公害,到了非要解决不可的地步。
然而,遗憾的是,旷视科技的招股书在这方面并没有给投资者一个圆满的答案。旷视科技是目前人脸识别最大的技术供应商,个人物联网收入是公司收入的重要来源。虽然个人物联网营收总体呈现出下降的态势,至2020年前三季,个人物联网板块实现收入2.02亿,营收占比为28.2%,但由于其毛利率高达80%左右,2020年前三季度,仍为公司贡献毛利润1.65亿元,毛利占比达51.95%。可以说,旷视科技作为行业第一技术平台,拥有巨量的人脸识别信息,如何在收集之后进行脱敏和运用,这是一个巨大的值得关注的问题。
但旷视科技的招股书在外界关注的如何保障人脸识别数据采集安全、被采集的用户数据隐私如何保护等问题上面,旷视科技并没有给出正面的回应。旷视科技只是在招股书中表示,其正在研发人工智能安全与伦理研究中心项目,预算为200万元。该项目将“建立一套相关的AI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有效解决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问题”。从其200万元的预算来看,该项目能否担负起AI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的重任,显然是令人怀疑的。
恐怕旷视科技本身对此也是怀疑的。因为旷视科技也发出了提醒表示,尽管其在不断强化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但仍可能因为遭到恶意软件、病毒、大规模黑客的攻击,或由于员工的管理与处置不当等造成信息泄露、损失,进而对其声誉和业绩造成不利影响。旷视科技的这个提醒,更让人们对其人脸识别信息的安全性充满了担忧。
如此一来,在央视3.15晚会都曝光人脸识别滥用问题的背景下,同样在人脸识别问题上存在隐患的旷视科技能否顺利通过上交所科创板的上会以及证监会的注册,这同样也是一件令人担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