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波理论的注解
亚历山大接下来谈到了长波周期。长波理论简单来说就是:在每一个实体经济长波中,会出现两个股市周期。货币政策和事件会导致市场的第一轮牛熊周期。而接下来的类似于收益和实体经济表现等真实事件会带来市场的第二轮牛熊周期。
通过这个理论,亚历山大说到:
这些年来非凡的收益,是由于投资者将未来多年的收益增长提前折现。这意味着,市场相时于实体经济来说,使用了高杠杆的策略……经济扩张的平均年限在20世纪70年代变短……变得比之前或之后都要短。而“接下来的周期”也将会被看成类似于1443-1946年的短暂的商业周期,:而非类似于大萧条时期的长周期。较短的扩张会使一个根据未来预期来定价的市场逐渐演变成一个以当下情形来定价的市场,这也将导致市盈率的下滑。即使当时的经济增长表现不错,由于估值的调整,长期的熊市就到来了。当然,我们预计P/R的走势也将如此。
亚历山大所关心的内容与我一样,我在前面提到,长波理论与实体经济之间缺少一个连结。而他不仅找到了两者之间缺失的一个环节,还给出了一些令人激动的有关未来投资的合乎逻辑的结论。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和格哈德·曼什(Gerhard Mensch )都尝试通过改良和创新,为长波理论建立一套理论基础。而最近哈里·登特(Harry Dent),《沸腾的2000年》的作者。拓展了前面两位经济学家的工作。亚历山大利用登特的术语提出了他自己的新观点。其价值在于观点非常直截了当。如果你同意亚历山大的逻辑,那么你将会得出“我们可以利用两个很大的、独立的周期现象.来表明经济环境的改变对股市周期的影响”的观点。
登特认为创新周期由四个时期组成:初创期、成长期、淘汰期以及成熟期。亚历山大将成熟期的末尾称为经济之巅,此时创新事件对经济的影响被完全释放出来。
基本上,像轧棉机、电话、电力、飞机、电脑等新的进步或技术被发明出来,再经过一段时问的创新之后,是一段飞速增长的“新经济’时期。没有悬念的是,接下来便是产能过剩,很多公司开始经营不善。
在淘汰期,是另一种程序在主导。我们将会发现一项成熟科技的二次创新。获得创新的企业将会在已然成熟的经济之巅到来前进入第二轮成长期。
但最终,新技术还是会触及其逻辑与技术上的增长极限,然后被无法避免的经济重力所压垮。在成熟的过程中,技术本身被整体的经济增长所限。这一点,请参考铁路与电力的发展史。
现在我们来解读亚历山大的研究最精华的部分。他认为从16世纪开始,历史上一共经历了9次不同的创新周期。与他的其它研究相似,亚历山大是第一个(我个人认为)提出创新周期与整个经济的价值之间的联系问题的人:创新产业对GDP的增长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进,创新趋向成熟,新的创新逐渐走上舞台,上演“新经济体改变世界”,然后取代“旧经济体”的一幕。但最终,新兴的事物都将成熟,在更新兴的事物出现后,它们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开始降低。这是一个不断重复的循环,与今天我们见到的情况大同小异周期和阶段都出奇一个不断重复的循环,与今天我们见到的情况大同小异,周期和阶段都出奇地相似。
在过去500年里,长波理论和创新周期之间吻合得非常好,它们看上去很有关联。亚历山大注意到.信息经济周期的到来,比创新周期平均的53年晚17年。因此,信息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只是开始,远未成熟。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这个说法倒是能够解释长波理论在预测20世纪80年代巨大熊市股灾时的失误。
53年或56年周期的长波理论非常神奇,其中的关键在于创新周期,它能够影响实体经济,而那些将康德拉捷夫长波当做预测工其的人就大错特错了。长波理论的作用是帮助我们分析掩盖在实体经济之下的本质,以及创新周期如何影响实体经济。因此,长波理论能够帮助我们在创新结束时做出展望。它可能无法预测到准确的时问点,但大体结果不差。
最后,亚历山大提到登特的推测——泡沫将会一直持续到2007年,这是通过婴儿潮这一代人推算出的:“从登特的人口世代排列和相应的消费波动,以及他所处的创新波动的阶段来分析,从波动周期瓦解到再重建所需的时间要长于一个周期的时间(53年或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