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似乎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即专家预测的他们最认可的公司,极有可能就是不值得投资的公司。所以,让我们再问一个问题:你是否应该回避专家和大众热捧的公司股票,而去买他们不喜欢的冷门股呢?答案正如我们马上要看到的,是肯定的(但并非大家都认同)。
我们往前追溯8年,可以看到这个投资冷门股的策略之所以能带来持久的成功,一个基本原因就是管用。
从这些发现中看到,市场预期看好的,用前面五项标准衡量都符合条件的股票,总是表现最差,而那些被认为最没有前途的股票,却总是表现最好。逆向投资策略具有黑色幽默元素。实际上,对那些有效市场和现代投资方法的信奉者来说,这种方法犹如撤旦魔咒:”最好”的投资会变差,”最差”的投资会变好。
尽管如此,我们的发现一点也不魔幻,里面也不存在任何妖魔鬼怪。多数投资者未意识到预测收益和经济事件的巨大困难。一旦预测失败,一个可以预见的反应就会出现。我们在这里遭遇到了一个主要讽刺:可以放在可行的投资策略中的最明显、最具一致性的变量,就是人们对自认为具有辉煌前景的公司的持续的过度反应。这个规律不仅对今天的投资者是有效的,也适用于过去的市场。
概念股的墓葬群
为了评估”最好”的股票,对未来增长的预测必须做得特别精确。正如在第 8章看到的,这些预测的可靠性其实非常低。我们也知道,当热门股的收益低于预期时,这个收益异动的消息在最短时间哪怕一分钟之内,都会给股价带来灾难性冲击。意料之中的是,基于精确估计的投资战略表现很糟糕,“墓葬群”里埋着1 996 ~ 2000年互联网泡沫和之前泡沫时期的股票,以及那些据称是哪怕再高的价格都值得买进的“必须拥有”的概念股。
“最佳”的说法被众多专业和个人投资者所用,也过滤掉了伴随这种情况的相应风险。相反,那些曝光度不高的般票的价值被过度低估了,一旦出现利好消息,股价就会迅速上升。正如我们在第2章看到的,伴生的风险在高预期的情况下会被低估,而对低预期的股票,却夸张到了极具戏剧化的程度。本书的秘诀现在就在你的手中,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将要检视的投资策略会长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