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今天——2020年2月3日和4日,应当被载入中国股市的史册。从大盘(上证指数)下跌8%以上、3000多只个股跌停,到转天低开高走202点,收涨1.34%,这几乎就是个戏剧性的变化。如果排除一切显性或隐性、以及主观猜测的非市场因素,那这样的上涨,是否说明中国股市在非常短暂的时间里消除了市场恐慌情绪?如果是,那说明中国股市的理性因素已经大大提高,这是投资者明显成熟的品相,可喜可贺。
股票投资时时与风险相伴。如此之大的一轮疫情,而且尚未看到见顶,这对经济、对股市当然是重大风险。面对这样的风险,一些经济专家希望晚些开市,甚至疫情不见拐点就不要开市的观点无可厚非。但我们必须明白,当下中国股市已非孤立的市场。首先它是中国所有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流动性关乎整体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关乎所有金融机构资金调配的能力;其次,中国股市是全球股市的组成部分,这个市场不仅受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股市变动的影响,同时,它的流动性同样关乎全球投资者流动性调配;第三,中国股市表现关乎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自信程度的看法,尽管未来充满不确定,但如果因为停盘而使股市价格变动无法跟上这些不确定因素的扰动,反而会“憋住”恐慌情绪的释放,导致更加强烈的社会恐慌情绪,而且股市的资本定价功能也将被废掉。
更重要的是,全球股权资本争夺早已白热化。在这个背景下,中国股市长时间停盘弊大于利,它势必导致原本希望配置到中国的资本资源改配于其它市场。所以,尽管疫情会较为严重地压低中国股票价格,但这个低价是否会对全球股权投资者构成更加强大的吸引力?正因如此,考虑当今中国的股市、乃至整体资本市场的问题需要更高站位,需要正确的辩证思维。同时也希望管理者更具战略远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改革的魄力,尽早跟上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大趋势,以“货币资本化”进程推动股市,把坏事变成好事。
从大格局出发,我一直主张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股市应当和国内所有金融市场一起开市。开市当日很可能出现恐慌性抛售,但只要能够在短时间内释放掉恐慌情绪,股市的任何一次触底反弹都可能成为重拾升势的开始。但是,这不是某个人的一厢情愿,它必须伴随着货币、金融政策提供全新的“供给结构”。毫无疑问,这个全新的金融供给结构应当是:通过释放长期、超长期基础货币实施“货币资本化”战略,以此推动金融市场更多、更有效地生成资本,这是中国股市未来亟需的货币环境。
金融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我们确信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那我们就必须承认:资本市场是金融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资本市场竞争力将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中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鉴于包括股票市场在内的一切股权市场是向经济提供“核心资本”的市场,所以股权市场应当是“核心中的核心的核心”。正因如此,中国所有金融管理者必须摆脱本位主义,提高对股票市场战略认识,全力为中国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很显然,疫情带给我们重要契机。我们不仅希望让全世界看到中国股市能够经受住疫情大考,而且希望中国股市能在大考中变得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