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开启“踏春”模式,传统民俗文化旅游持续升温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在清明3天小长假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旅游总人数1.01亿人次,同比增长8.3%,实现旅游收入421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景区市场同比增长35%。今年清明节文化旅游属性的产品备受青睐,据统计,参观文化场馆和游览名胜古迹的游客占比达38.1%,文化类景区门票消费同比增长58%,文化展演吸引游客人次同比增长12%。同时,清明节也是上半年小长假的开始,后面紧接着有五一、端午等小长假,各大景区在二季度内即将接连迎来客流高峰,旅游行业逐步由淡季步入旺季。
旅游假期集群效应强,人均消费略有下降
从旅游效益来看,清明小长假创造的旅游收入在3天的小长假(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排第三(在2017年内),主要是由于清明节有传统的“扫墓祭祖”活动,可供旅游的时间较元旦、五一两大小长假少。在2017年,元旦、五一期间旅游行业实现收入达679、791亿元,远超过清明(390亿元)、端午(337亿元),而春节、国庆的旅游收入更是达到4,233、5,836亿元。可供出游时间越长的假期能够创造的旅游收入越大,2017年内,端午、清明、元旦、五一、春节、国庆期间每日分别实现旅游收入112、130、226、264、605、730亿元。同时,清明节期间个人的消费水平较去年有所下降,今年清明节人均消费为417元,而2017年时的人均消费为419元,预计主要原因在于各大景区的优惠活动以及客流饱和后的分流等原因。
80、90后成为消费主力,在线旅游渗透率稳步提升
目前,旅游市场的主导者已经变为80、90后,在今年清明小长假的门票预订中,90后占比成为第一,达到40%,而80后略低,占比达37.3%。80、90后出游多是亲子游、家庭游等,在订购方面,家庭票、情侣票是热门选择。同时,由于80、90后移动设备及网络的普及程度较高,多偏好网络预订,使得在线渗透率持续在提升,而网络订票也极大促进了旅游的便捷程度,60%消费者选择提前1-2天票,28%的消费者选择出行当天随订随玩。在线渗透率的提升趋势正在倒逼旅游行业各环节与网络接轨,包括基本的交通、住宿、门票以及景区内部各类服务,而与日俱进的旅游服务行业也更好的满足了多元化的旅游需求,促进行业稳健增长。
拼假出境趋势延续,东南亚是热门选择
出境旅游是旅游支出中最大的领域,也是利润水平最高的板块。今年清明节不少消费者选择请假3天,从而凑成8天长假进行长线旅游,出境仍是热门选项。根据途牛监测信息,截至3月22日,预订出境旅游人次占比高达42%,高于国内长线游的30%,其中,短线出境线路占比达到72%,首选旅游目的地是泰国和日本,且亚洲国家占据目的地排行榜前十。从消费情况来看,厦门是人均出境花费最高的城市,人均9799元,较国内游人均消费第一的南通(2847元)高出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