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货汹涌,美国政府采取贬值举措通过降低本国车企的生产成本,利用价格优势,增强其竟争力。罗杰斯认为,此举在短期内有效,从历史上看,这一方法难以解决问题。以美国雪佛兰和日本丰田为例,双方的车都卖1万美元在市场上血拼,假设美元贬值30%,这意味着在同样价位下,丰田车会卖到13 000美元。这时美国车企就会举起涨价大旗,比如涨价15%,以11 500美元的车价与丰田车竞争。
而在汽车的生产链上,所有上下游相关生产企业都要为此多支付15%的成本,这其中还不包括进口关税。只要一年左右的时间,货币贬值带来的国内经济增长繁荣成果将消失殆尽。更重要的是在一切以压缩成本为导向的行业竞争格局下,企业的创新和技术改革会因支出受限披遏制,这样只会导致企业加速走向衰败。
最终通货膨胀上场,雪佛兰汽车的价格一路上涨,甚至超过了14000美元,这与13000美元的丰田车相比,完全失去了竞争力。于是熟悉的一幕再度上演,如此循环往复将美国政府拖入万丈探渊,消费者手中的钱变得更不值钱。
究竟谁是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呢?罗杰斯将矛头直指格林斯潘。他认为,格林斯潘靠增大美元供给挽救美国的银行系统以及帮助老布什争夺连任竞选的胜利。但“他仅达到了前一个目的”,老布什寻求连任的努力最终没能成功。
格林斯潘加大美元供给,所谓的“紧缩银根”的德国为了两德合并拉选票,西德增发了四倍的德国马克以便调整东德马克在并入西德过程中的货币转换。
日本在大印钞票上不甘居人后,20世纪80年代,日本因新增的数以千亿的日元泛滥,终结了以日本银行系统为代表的泡沫经济。现在,它们又开始将海量流动性注入全球市场,由此,世界上这三大经济体,它们的货币成为全球最主要的三大外汇储备货币,创造了一个新的巨大的货币蓄水池。
正像不久前经济学家亨利·考夫曼(Henry Kaufman)所指的那样,这一流动性的爆发不是引发了商品市场价格的上涨,或者工资上涨,,它最强大的成力在于加剧了金融资产价格的上扬,这是另一种形式的货币通胀。
“于是,20世纪90年代我们有了全球范围内的低生产力,全球范围内的需求增长,全球范围内的低库存以及全球范围内四处泛滥的流动性。任何一个学过经济学的人都会用任何一个经济学模型推导出,这一“混血”只能有一个结果(指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文中,罗杰斯对投资者的忠告是,可以在农产品市场上买期货和期权。另一个投资途径是可以买入那些经营良好的种子、农用机械、化肥和其他涉及原材料领域的众多公司的普通股。他预测,这些公司将在未来几年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
更为激进的投资者也可以选择在本土交易市场购买跨国农业公司的股票,比如在新西兰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国的交易市场,购买跨国农业公司的股票。不过他也承认,进行这些交易需要一定的专业常识,投资者需要了解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等等。凡事预则立,聪明的投资者会提早为即将到来的通胀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