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信半疑与沉迷现状的焦躁中,华尔街迎来了1987年。1月初,在曼哈顿哈德进河畔自由大街(Liberty St.) 200号世界金融中心壮观的道琼斯大楼里,9位享誉投资界的投资圣手再次相逢。穿过安保严密的层层关卡后,9位基金经理人和他们的陪同人员被《巴伦周刊》的工作人员领进16层大会议室。
这一年的《巴伦周刊》投资圆桌会上,专家委员会成员增加了一些新面孔。从1986年开始,满头花发的彼得·林奇(Peter Lynch)开始加入到这场专家委员会成员之间的思想交锋中。喜欢拿着雪茄的马里奥·加贝利(MarioGabelli)一直都是专家委员会的座上客,咄咄通人的迈克尔·普瑞斯(Michael Price)也是业界老同志了,年过半百的约翰·奈夫(John Neff)应该算《巴伦周刊》投资圆桌会议最资深的元老,热情帅气的费利克斯W.朱洛夫(Felix W. Zulauf)算第一次亮相的“新人”,有着一撮小胡子的奥斯卡·谢弗(Oscar Schafer)也是初来宝地,一双白眉的阿齐·麦卡拉斯特(Archie MacAllaster)。算是“老人”了,还有老是抿着嘴、透过大大的方框眼镜若有所思的爱德华·古德诺(Edward P. Goodnow)。
这一天,华尔街九位顶尖基金经理人持续了长达八个小时的“华山论剑”,各自畅谈了对1987年金融市场的高见和自己的投资策略。九位体型各异、带着不同神态特征的“江湖大腕”被分别安排在一张U型的桌子旁坐下,工作人员忙着调试灯光、麦克风、音响和其他设备。
尽管已不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圆桌会,但对于一群在华尔街成天和数字斗法,与收益率较劲,带着涨跌幅、市盈率、预算赤字、资产负债表等专业名词入眠的财经界人士而言,有一群人专门伺候你,对着你举着相机咔嚓咔嚓、调节麦克风和灯光、为你端茶例水甚至准备擦汗的纸巾,等等,这样的动静和场而确实让有的头发花白的财经界“老同志”感到有些受宠若惊!但凭借这九位“大腕”在业界的影响力,这些动静与娱乐圈的顶级巨星相比,简直是小菜一碟!
今年的会议仍由艾伦·阿布尔森主持。圆桌会议分为上下两场,中场会休息一下。上半场主要就金融市场的宏观形势发表各自观点,下半场则聚焦在具体的投资方向上。各基金经理根据自己的判断列举一些自己看多或看空的股票或者行业。
这一次,九位基金圣手围绕美元大幅贬值、两伊战争是否会引发油价飚升、美国股市是牛是熊、里根总统是否连任等问题唇枪舌剑,争得不可开交。但包括彼得·林奇在内的大多数基金经理人对1987年的市场表现出少有的乐观,唯有罗杰斯继续坚持其大熊市来临的观点。
对于美国经济,约翰·奈夫认为,因为《格拉姆法》的删减条款,美国的赤字可能会降至1800亿-1900亿美元,罗杰斯则表示,美国政府的赤字是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的,这些钱被美联储滥用,全都会流入金触市场,这将导致美元的大幅贬值。对于美国的很多行业,诸如钢铁、纺织、农业等却是利好,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美国经济会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在奥斯长·谢弗看来,1987年会是个好年成,上市公司总的收益率会达12%-15%。马里奥·加贝利对此的观点是,从账面价值上看,接下来的一年上市公司的收益都会增长迅猛,直到1988年还会延续这股凌厉的飙升态势,所有公司都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以他一个分析师的角度,他以前从未有过这么强烈的自信,即未来两年,上市公司的盈利将达50%-70%。阿齐·麦卡拉斯特也很乐观,他认为新实施的税制改革方案将对公司盈利和经济有积极影响,预计到当年年底美国经济可能会增长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