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进入A股的前提是国有股和法人股问题的解决,而这并不容易。尽管目前已经形成一些减持、回购以及类似于香港盈富的指数基金的认识,尽量减少市场的承受难度,而且有少数公司已经作了一些回购的工作,但相对于市场容量70%份额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工作还刚刚开始。
消除制约国外投资者加大投资力度的因素还有一个过程,在这方面,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1)改善投资环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好上市关,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行退市机制,令市场的资金流向真正优秀的企业。以此不断增加上市公司的整体利润,把可供投资者分享的“蛋糕”不断做大;
(2)向国外投资者开放A股市场,这也是WTO中贸易服务条款对我国金融业的要求。开放A股,给国外投资者更大的选择机会,以此吸引大量活跃的投资者,形成足够的市场规模;(3)给国外投资者以国民待遇,令其获得与国际上大体相近的投资条件。毫无疑问,要解决上述问题,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合并的最终力量应来自于市场和上市公司自身的要求。从新加坡的经验来看,在合并问题上管理层没有直接干预,而是通过舆论进行引导,最终由上市公司自决进退,从上市公司宣布合井到具体合并日期一般都会给出一段时间让市场消化,如新加坡报业控股就给出了三个月的时间,期间人们买入低价内资股,抛出外资股,从而缩小了两者的价差。这对于减少市场波动,保持平稳过渡,意义非常重大。届时,我们也可借鉴此种方式,在一段时间内由市场自身的力量来解决A、B股的价差,最终实现A、B股的合并。
外资进入的目的是为获利而来,其必将对重要行业或公司进行收购、控股、兼并,所以适当的防范措施也非常必要。在新加坡,政府就采取了一些措施以保证部分敏感行业或公司不受外资控制,比如,对新加坡科技集团旗下公司,其大股东(财政部)总是具有一股特别股(俗称黄金股)投票权来否决所有决议。对银行,单一投资者持股上限为5%;对报业控股公司,“新闻及出版法”对这个比例的规定是3%。而我们也必须在A、B股的合并之前,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条例,使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和公司得到足够的保护。
从以上的情况看,每一个问题理论上都有办法解决,但由于A、B股的合并涉及外资的引人、证券市场的建设和资本对我国市场的冲击等敏感间题,其成败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改革开放,所以实际操作起来可能出现相当大的变数,每个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A、B股将继续呈现出并存的过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