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尝试着通过其他途径定义“成长”概念,但是,我应该从哪儿开始呢?菲尔•罗森维格(Phil Rosenzweig)在《光环效应》一书中对管理类畅销书进行了总结,而这本书也给我带来一些启示,我认为,《基业长青:企业永续经营的准则》中列举的“高瞻远瞩”企业或许是最好的出发点。
通过这本书,柯林斯和波拉斯揭示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基本原则和模式”。他们首先从诸多行业中找出约200家领先型企业。然后,他们又把这些名单缩小到18只股票—它们是企业界的精英、金融界的至宝。柯林斯和波拉斯还在这个“高瞻远瞩”企业所在的每一行业中挑选一个比较公司。这些比较公司绝非等闲之辈,他们基本都拥有不错的业绩,只不过还不够出色。例如,宝洁就是高路华的比较公司。
罗森维格指出,柯林斯和波拉斯一点也不避讳,他们参考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他们阅读了100多本书、3000篇文章……加到一起,他们收集的资料装满3个比肩高的储藏柜,4个书架,电子版文件多达20兆字节。在柯林斯和波拉斯选出的“高喻远瞩”公司中,14家企业自创建以来经营至今(这对于1990年进行的研究来说,已经很不易了)!因此,基业长青似乎是最适合它们的名头。但这些企业是不是最好的投资对象呢?作为投资对象,它们似乎还不够光彩夺目。图10-1为“高瞻远瞩”公司的总收益率在不同时间段上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的百分比。我们可以看到,在柯林斯和波拉斯的研究结束前10年(1980-1990)里,它们中的71%超过市场指数。在这10年的时间里,“高脆远瞩”公司的平均收益率勉强超过21%,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收益率则是17.5%。
图10-1 “高瞻远瞩”公司和比较公司的收益率超过标准谷尔500指数的百分比
但是,以后的情况似乎就不那么漂亮了。在它们公布这项研究之后的5年里,它们中只有一半企业的盈利能力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这些“高盼远瞩”企业的平均收益率为25%,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收益率则提高到24%。而在1991年到KINA年期间,“高瞻远瞩”公司的平均收益率为13%,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收益率为14%。实际上,就平均水平而言,这些股票的收益能力并不比标准普尔500指数好多少。
在进行这项研究之前,比较公司的业绩确实很糟糕。它们的同期平均收益率为12%,而标准普尔500指数收益率则是17.5%。但是在研究结果发表之后,比较公司的业绩开始改善。在研究之后的5年里,全部比较公司的平均收益率为25%,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收益率则是24%。在1991年到2007年期间,比较企业的平均收益率为14.6%,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收益率为13.5%,而那些“高瞻远瞩”公司的平均收益率却只有13%!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更多的比较公司已经超越市场的平均收益率。
由此可见,针对成长股,柯林斯和波拉斯采用的标准似乎根本就无法选出真正的胜利者。因此,如果你想找到“如何创造优秀企业”的真正标准,最好还是看看罗森维格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