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化”是很多金融危机的基本要素。在认识分散化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采,取过于狭隘的视角。投资者似乎忘记了,风险是内生的,而不是外生变量(这有点像轮盘赌)。而在股票的世界里,分散化更是被发挥到了极致。美国共同基金持有的:股票平均数居然是在100-160只之间!之所以持有如此之多的股票,唯一的解释无非是对相对业绩的过分比较(而这些比较的核心便是“追踪误差”)。这也是业绩不佳的基本根源之一。
在金融领域,很多灾难都可以找到分散化的身影。例如,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认为,正是由于“分散化”策略,才导致他们的所有头寸均有效地被“收敛”交易0O携带风险管理理论似乎吸纳了这个缺陷。而短期追踪数据的运用,又被认为创造了安全的假象。
在近期的大多数金融危机中,天真的分散化再次留下了它们的足迹。似乎没人想到一个不置可否的风险:美国正在经历一场全国性的住宅市场危机。格林斯潘认为,不动产“尤其不易于演化出泡沫”,他显然忘记了日本和中国香港的经历。
在色彩缤纷的股票世界里,分散化更是发展到了极致。美国共同基金持有的股票平均数竟然达到了100-160只,这简直是疯狂之举。其实,只要持有30-40只股票,就足以让我们享受分散化所能带来的绝大部分优势。更多的股票只能反映相对业绩的盲目对比,而其中唯一的追求便是追踪误差和职业风险。
科恩等人的最新研究表明,在1991年到2005年期间,“最佳思路”,创造的回报率为15%,明显高于12%的市场年均回报率。这表明,基金经理的不佳业绩,大多源于他们对相对业绩的过分关注。
“物理学妒羡”正在金融领域酝酿成型。那一切都归结于数字的欲望正在侵蚀整个行业。和风险一样,分散化也不可能简单地板依为某个数字。因为根本就不存在“最优”持股数这样一个数字。因此,投资者应该彻底摒弃他们的最优化思想,把目标集中到凯恩斯所说的“均衡化敞口,即不管个股头寸大小,尽量选择具有多种风险的投资对象,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选择具有相反风险倾向的头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