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股份制企业的股东,对于企业经营的好坏并不是依据股市上的股价判断的,短期或年度是以企业盈利水平为标准,长期而是以股东所有者权益或分红的增加为标准。如果将历年所有盈利不分红,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或投资,那么每一个股东的所有者权益就会不断增加,反映在股票上就是持有股份(股本数量不变)的账面价值(也叫每股净资产,它是股东权益与总股数的比率)的不断增加。巴菲特就是这样很好地解决了股票投资业绩衡量的这个问题,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衡量投资绩效标准的非市场化,实现了衡量投资绩效标准企业财务化的飞跃。
他的投资业绩,根本不用二级市场的股价来衡量,而是用伯克希尔.哈撒韦控股公司的账面价值来衡量。其股票账面价值从1964年的19美元,上涨到2012年的114214美元,累计增长5868倍以上,48 年复合年增长19.7%。伯克希尔·哈撒韦控股公司的账面价值的高速增长,很多人,包括媒体都误以为巴菲特每年炒股都能平均嫌19.7%以上。这个账面价值的增长有股权投资的企业账面价值增长部分,也有各种股票及金融产品等套利收益的增长部分。如2003年巴菲特斥巨资约38亿港元投资中国石油,以每股1. 66港元左右的价格购人股票23.4亿股,占流通股的13. 35%,成为中国石油的第二大股东。2007 年巴菲特老先生先后以平均高于8倍多的价格全部卖出了中国石油的股票,净赚了277亿港元(约35亿美元).这35亿美元肯定计入了当年伯克希尔·哈撒韦控股公司的账面价值。
从这一点上看,伯克希尔·哈撒韦控股公司的账面价值不仅包括当期股票组合企业、未上市控股企业和当期并购企业等的账面价值和分红,同样也包括卖出股票及其他金融产品的溢价收入(主要是套利收人,如巴菲特曾大举从事过白银、并购等套利交易等)。从这方面看,巴菲特既是实业投资家,又是股票投资家,还是大宗贵金属投资家等。而我们所谓的价值投资者都还是习惯于用股票市价时点值表达某一时期股票投资收益率达到多少,根本不是巴菲特遵循的商业逻辑模式,这也是目前价值投资完整策略的最后一环业绩衡量方面存在的狗尾续貂之遗憾吧。
如果不使用账面价值的模式衡量投资结果,是不可能成为巴式价值投资者的。巴菲特早就说过,即便是股市关闭10年,对他来说也无所谓。这是因为他成功完成了投资结果评价非市场化的升华,他的投资不再有压力、不再有干扰,只要所投资的企业(无论是不是上市公司)经营正常,稳定成长,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东所有者权益就会稳定上升,当然每股账面价值也会随之提高。这实际是要求践行巴式价值投资的股票投资者把自己放在投资企业、合伙经营企业的正确位置上,才能克服一方 面信誓旦旦的要根据企业价值买人股票,而另一方面又习惯性地采用市场价格衡量投资成绩的悖论思维和行为。
巴式价值投资其实就是按照实业投资的商业逻辑,以合伙人身份参股经营的理念,以合理价格买人优秀企业小部分股权,并以参股公司财务表现(所有者权益的增长)和其他套利对伯克希尔.哈撒韦所有者权益的贡献来衡量其投资业绩的。
如果我们在A股市场纯粹对二级市场的股票进行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同时采取巴式业绩衡量方式,就要涉及商誉的摊销问题。因为优秀企业的股票很难在每股账面价值以下的价格买到。商誉就是购买企业时买价超过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通常是指企业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或由于信誉好受到客户的信赖,或组织得当、生产效益好,或由于技术先进、掌握有生产秘密、产品具有核心竞争力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资产。这种无形资产使得企业的盈利能力超过同类企业的盈利水平。这种超过行业平均盈利水平的部分,市场一般会给出相应的溢价。商誉是企业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能单独存在,也不能单独买卖,其价值也是企业整体价值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A股市场上买人优秀企业的股票,价格一般包括每股账面价值和市场溢价两部分。这个市场溢价就是我们在衡量投资业绩时,要进行摊销的商誉价值。随着企业每股账面价值的增加,你股票投资的单位净价值(不是按股市价格计算的那一种)随之增加,所支出的商誉费用部分便会相应减少。直到股票投资的单位净价值与企业每股账面价值相等,商誉才算摊销完毕。如果前者大于后者,你的投资业绩才算真正的增长,这种业绩的衡量不再受市场股价波动的影响了。到了股票投资业绩衡量非市场化这个境界,你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