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期货是指以约定的价格和数量对某种特定的具有利息和期限的金融资产在将来某一时间进行交割的一种期货合约。利率期货的基础资产是一定数量的与利率相关的某种金融工具,主要是各类固定收益金融工具(fixed-income isntruments),如债券等。依发行者的不同,债券可分成政府发行的国债,企业的公司债及金融债等。一般而言,政府发行的债券信用较好,流通较广,数量也较大。就美国而言,联邦政府发行的债券有一年以下的国库券(T-Bills ),一年以上十年以下的国库票(T-Notes),及十年以上的国库债(T-Bond)。固定利率有价证券的价格通常受到现行利率和预期利率的影响,价格变化与利率变化一般呈反向关系。
利率期货是继外汇期货之后产生的又一重要金融期货类别。
①利率期货的产生背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6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处于相对较好的平稳发展阶段。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不但汇率保持相对稳定,而且在利率政策上也基本一致。各国中央银行大多奉行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宏观经济,为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而推行低利率政策。在当时,金融市场的利率一直处于低水平并且相对平稳的状态。在债券市场上,以美国为主的各国国债价格也处于相对平稳的走势。然而,6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进入70年代以来,扩张性货币政策的负面经济效应日益显现出来,各国经济发展缓慢下来,赤字越来越大,失业越来越多,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在严峻的经济滞胀形势下,各国政府纷纷改弦更张,开始青睐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政策。弗里德曼认为,市场经济具有达到充分就业的自然趋势;政府过多干预经济,反而会加剧经济的动荡。因此弗里德曼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严格控制货币的发行,这是根治通货膨胀的唯一出路。
从美国国内情况来看,60年代美国对越南发动战争,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执政的约翰逊政府一改原来以赋税筹措战争费用的做法,大量增发货币,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进入70年代以后,1974年和1979年又先后发生两次危及世界经济的“石油危机”。石油危机给包括美国在内的整个西方世界带来了巨大冲击,西方各国经济很不景气,物价迅速攀升,世界经济进入“滞胀”阶段。为抑制美国国内出现的严重通货膨胀,美国政府被迫采取了高息政策,大幅度上调了资金利率。紧缩的利率政策暂时缓解了通货膨胀,但却加剧了美国经济的停滞,美国失业率上升,社会矛盾加剧。为此,主管美国货币政策的美联储又不得不降低利率,以寻求经济的适度增长。可是利率一降,物价再度上升。如此循环往复,利率波动频繁,且波动幅度也日趋扩大。
从国际情况来看,前文已经提及,1971年尼克松上台后,宣布将美元贬值,退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维系国际货币金融秩序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瓦解。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各国政府纷纷通过利率调整来干预汇率,以维护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汇率浮动使得利率波动更加频繁剧烈。
②利率期货的产生。频繁而剧烈的利率波动使得金融市场中的借贷双方特别是持有各国国债的投资者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利率风险,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已无法得到基本的保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规避利率风险,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既有利又有效的管理利率风险的工具,利率期货便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在对金融市场进行了长达6年之久的周密调查研究之后,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借助开办谷物和其他商品期货交易的经验,于1975年10月20日开始在其国际货币市场上推出了一种全新的期货交易业务,即使用政府国民抵押协会的抵押证券签订的合约(GNMA: Govern-ment National Mortgage Association Certificate),简称抵押凭证期货,这是有史以来第一张利率期货合约,这标志着利率期货的诞生。GNMA是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批准的银行或金融机构以房屋抵押方式发行的一种房屋抵押债券,平均期限12年,最长可达30年,是一种流通性较好的标准化息票信用工具。
③利率期货的发展。尽管利率期货比外汇期货的产生晚了3年,但其发展势头远远比外汇期货来得迅猛。197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推出的首张利率期货合约GNMA,深受金融市场的欢迎,其成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利率期货品种陆续登场问世,其中比较重要的利率期货推出情况归纳如下。
1976年1月,在弗里德曼的发起下,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国际货币市场(PAM)推出了91天期的美国短期国库券期货合约,以满足人们管理短期利率风险的需要。随后其他交易所也开办了这种品种的交易。
1977年8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推出了美国长期国债期货合约。
1978年9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推出了I年期短期国库券期货合约。国库券期货合约一经推出,就立即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这种期货合约一直是期货市场上交易最活跃的短期利率期货。
1981年7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IMM、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及纽约期货交易所(NYSE)同时推出了美国国内可转让定期存单期货交易。
1981年12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IMM还推出了3个月欧洲美元定期存款合约。
1982年5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又推出10年期中期国债期货。目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交易的国债期货包括2年期、5年期、10年期国库票据期货和30年期国债期货,以及道琼斯CBOT国债指数期货。除国债期货外,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还推出了市政债券,又叫市政债券指数期货。
1983年,期权交易被引入期货市场后,利率期货期权交易开始进行。
1981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IMM推出的欧洲美元定期存款合约不同于传统的债券期货,该合约不仅创设了一种新的非常活跃的利率期货品种—参考利率期货(reference interest rate futures),而且它还是美国首个采用现金交割的期货合约。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一般把美国国债利率、伦敦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LIBOR)、香港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HIBOR )、欧洲美元定期存款单利率以及联邦基金利率等作为参考利率。这些参考利率是各地区金融市场利率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各国金融机构制定利率政策和设计金融工具的主要依据。为方便金融机构管理利率风险,国际上一些期货交易所推出了以这些参考利率的固定收益工具为基础资产的期货合约,即参考利率期货合约。
目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参考利率期货合约归纳如表2.10
据统计,1980年4月,美国基本利率为20%,到年中跌至11%,年底又回升至21.5%,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银行利率的大起大落一方面使利率期货的投资者趁机大发横财,另一方面也使金融机构、银行、投资机构等部门逐步认识到利用利率期货可以有效对付利率波动,导致利率期货的使用规模大幅度上升。现在,利率期货在美国各种期货交易量中所占份额最大,约占美国期货合约交易总量的1/3以上。
利率期货不仅在美国开办非常成功,而且还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为许多国家竞相效尤。如1982年9月30日,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开办利率期货交易;1985年10月19日,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开办政府公债期货交易;199()年2月7日,香港期货交易所正式推出港元的利率期货交易。目前,利率期货业务在各国的期货市场均已开办,如悉尼、多伦多、蒙特利尔、温尼伯、伦敦、东京和香港等。这样,利率期货24小时全球交易的局面便形成了。
外汇期货、利率期货等金融期货的出现,改变了期货市场的格局,引发了世界发展金融期货的热潮。据统计,1995年金融期货的交易量占期货市场交易总量的80%左右,稳居期货市场的主流地位。